看展 | 这些珍贵古瓷带你重寻“海上丝绸之路”

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2017-06-09 22:42
摘要

为庆祝第十二个文化遗产日,由深圳宝安区文体旅游局主办,宝安区文物管理办公室、宝安区文物管理所承办,宝安区图书馆、宝安区收藏协会、香港博大东方艺术馆、广东古陶瓷研究中心协办的“海路瓷珍——海上丝绸之路古陶瓷展”6月9日在宝安新区图书馆开幕。

唐代 长沙窑青釉褐彩云气纹茶碗

.明代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为庆祝第十二个文化遗产日,由深圳宝安区文体旅游局主办,宝安区文物管理办公室、宝安区文物管理所承办,宝安区图书馆、宝安区收藏协会、香港博大东方艺术馆、广东古陶瓷研究中心协办的“海路瓷珍——海上丝绸之路古陶瓷展”6月9日在宝安新区图书馆开幕。

清康熙 青花岁寒三友图花

此次展出的两百多件,从唐朝到清朝的历代古瓷,来自世界不同海域的海底,以及二十几艘古沉船上,是博大东方艺术馆多年来从海外购藏所得。如此具有朝代连贯性﹑窑口多样性﹑品种典型性的海捞瓷展也见证了两千多年前先辈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

十四世纪末 安南窑青花花卉纹八棱玉壶春瓶

记者看到,在此次展览精品不断,颇有新意。一进入展场便可以看见模拟海底沉船的场景,古瓷残片、钱币、完整的瓷器、珊瑚、礁石共处一个空间,让观众领略到海捞瓷器的生态环境。按照年代排序,展览依次为读者呈现了唐、宋、元、明清时代的“外销瓷”,当众不乏来自知名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长沙窑青褐彩云气纹茶碗等珍品。

明代晚期  青花丹凤朝阳图大盘

“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纽带。陆路是中西往来的最古老的通道,其主要工具是马和骆驼。丝路上最早的传统外销产品是丝绸和黄金,随着另外一种产品“陶瓷”的热销,航海技术发展起来以后,促生了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瓷器易碎体积大,改用水运既平稳安全,又容量大,运费低廉,一艘200吨载重的帆船就相当于一支数百头骆驼组成的商旅运输量总和。

元代 龙泉窑青釉点褐彩盖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江莹告诉记者,每个不同的朝代,由于其历史﹑人文等背景不同,导致外销瓷器的品种﹑造型都不一样。唐以前由于生产陶瓷的工艺尚不成熟,因此外销的产品以陶为主,而且量很少,不具规模。唐朝随着制瓷工艺的发展,已普遍使用轮制,加上匣钵的采用,陶瓷的质量和数量都大幅提升,这些精美的瓷器开始有规模地出口,以越窑和长沙窑制品为主;宋朝是我国制瓷业的高峰期,此时外销的瓷器,除五大名窑外,其它窑口的产品都有,加上造船业的发展,海上丝路开始繁荣昌盛;元代增多了一个令后人津津乐道的品种——元青花,自此瓷器的流行逐渐从单色釉转为花瓷;明早期郑和七下西洋其实是代表官方的朝贡贸易,船队所运的瓷器以景德镇青花瓷和龙泉窑青瓷为主。清朝时出口的瓷器多以青花瓷,德化窑白瓷,粉彩瓷,广彩瓷等为主。

南宋  青白釉莲瓣纹净水瓶

江莹认为,通过这些历代沉船上的古陶瓷,再现了从生产—贸易—消费的过程。“这些陶瓷蕴涵着大量当时的社会信息,因而成为研究中国贸易史﹑陶瓷史﹑宗教史﹑航运史及中外艺术史等的重要物证,其历史﹑文化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