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磁厂前身为“锦华隆广彩瓷厂”,开业于一九二八年,至今已有八十六年历史,现址座落九龙湾工业中心,已经历了二十九年。现时由第三代传人曹志雄先生与几位老师傅主力经营。
虽然物件众多,但曹先生对粤东磁厂的每一件物品都非常熟悉,每拿起一件,他便以招牌式的急促说话节奏,如数家珍般将每件手作品的故事娓娓道来。
清朝贡品 由“磁”变“瓷”
追溯至清朝,彩瓷器曾被列为贡品,外国商人曾专程到访广州求购广彩瓷器,当时的瓷器正写是“磁器”,由干隆皇帝上书的奏章,到后来民国时期的记载,都是以“磁”为正字,及后传至日本,不知为何称为“瓷器”,一直沿用至今。但曹先生一家坚持“正本根源”,故采用正字——粤东磁厂,他说这是对“磁器”手工艺的一份尊重与坚持。
粤东磁厂在八十多年间,经历时代兴衰,业务大起大落,可说是与香港的发展一同经历高低起跌。七十年代美国政府开始关注餐具中的含铅量,规定每件入口餐具中的含铅量不可以多于百万份之七,其后更调整至百万分之一。
曹先生忆述当时政府呼吁人们不要用颜色厚艳的釉上彩陶瓷餐具装载热食物,或酸性液体,而当时最受欢迎的“万寿无疆”餐具,市民都将其化作收藏品保存,此举令当时以出品餐具为主的彩瓷生意大受打击。直至八十年代仿古瓷的兴起,许多人将广彩应用于餐具以外的瓷器上,例如摆设用的大圆碟、花瓶和鱼缸等,“这样就不用担心含铅量的问题,且可以卖得较贵。生意又再次兴旺起来。”
独特“广彩”色彩斑斓
访问中曹先生最常谈到的“广彩”,又是什么?其实“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它始于明朝,是中国四大名瓷之一。老师傅们在纯白瓷品绘上色彩斑斓而精细的图案,正正是广彩独特之处。提到广彩的历史,曹先生活像一部历史书,
讲述广彩的发展:“当年清朝政府下令锁国,只余下‘十三行’供外国人在中国作贸易买卖,当时广彩十分受欢迎,不少外国商家都大手入货外销。”由于广彩源自广州,故以“广”命名,曹先生笑言粤东磁厂在香港三代相传八十多年,出品富有香港特色,故有不少客人也会说广彩是“港”彩。
名人膜拜 贵族“督花”
八九十年代是广彩瓷业的黄金时代,当时粤东磁厂曾有近三百名员工,最高峰时师傅要贴钱才能入行:“当年不少师傅贴钱都要入行,是非常受尊敬的行业。”曹先生说每个师傅都有其专门擅长绘画的图案,如有些师傅专画花边、有的专画公鸡,可确保质素之余,亦如一种手艺专利,保障师傅们的专业。
而粤东磁厂一向备受名人贵族欢迎,客人除了半岛酒店等知名企业外,更包括港督之妻麦理浩夫人,她曾将英国祖家的古董瓷器式样交予粤东磁厂,要求仿制同一式样的一套餐具。该式样后来命名为“督花”,这款餐具设计至今仍受到客人喜爱,是粤东磁厂的生招牌之一。
业务转型 志在传承
随着时代变迁,瓷业日渐式微,粤东磁厂至今只剩下几位老师傅,曹先生这位第三代传人,又会否打算“代代相传”?他笑道:“子女有自己的世界,不愿接手,我也尊重他们的意愿,但希望这门手艺能流传下去。”近年有不少学校组团到粤东磁厂参观交流,甚至到来学艺,而曹生亦乐意到处开班或演讲,就是希望广彩瓷艺能薪火相传。
这八十多年来,瓷厂经历过起起跌跌,曹先生说下属与他一起拼搏多年,彼此已建立了一份深厚感情。从工厂一直以来为员工提供膳食,每天如一家人般同台吃饭,已看到曹先生所言非虚,已视员工为他的家人了。
来源 香港传真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