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深圳,感谢关山月美术馆,让我的这些作品有了好的归宿”,5月28日在关山月美术馆举行的“道德之鉴——庄锡龙捐赠作品展”的开幕式上,72岁的著名漫画家庄锡龙发自肺腑的说道。
庄锡龙笔名金易,祖籍广东潮阳两英鹤联乡人。1949年出生于上海,在上海生活了34年,当过17年工人。初习西画,1979年开始漫画创作。1980年,针砭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比例失调的处女座《让点座,行吗!》被《讽刺与幽默》发表,并且被《人民日报》《文汇报》等报刊转载,并在当年举行的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此后主攻漫画创作。
1983年庄锡龙由上海调入深圳特区报任美编,后任美术组组长,在此期间,大量创作漫画。1984-1987年,连续4次获得“全国好新闻奖”;1984-1993年,连续10次获得“广东省好新闻漫画一等奖”;1992年、1993年获《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年度优秀作品奖。1993年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作品“截错了”被选作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出版有《庄锡龙漫画选》《庄锡龙漫画选集》《庄锡龙漫画》《画说世相》《画说生意经》《针芒集》《三人行》等专著。
作品:绝对隐私大公开
庄锡龙是中国新时期漫画较早的践行者。在深圳这片土地上,他以漫画为表现形式,深入生活,观察社会万象,以崭新的视角、正气的态度直面深圳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他的漫画迅速得到了全国读者的认可和喜爱。
作品:粉刷
庄锡龙感恩深圳,热爱深圳,深圳于他,于他的漫画事业都是好归宿。他告诉记者,充满活力的深圳给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他的创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来自他对深圳的观察。当你仔细观看他的作品,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从背心拖鞋到T恤西服皮鞋,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轿车,从铁皮屋到小洋楼再到高楼大厦……深圳的发展与变迁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庄锡龙说,他以漫画这一特殊的绘画类型记录深圳这四十年来的发展,记录深圳这座城市带来荣誉、欢笑与思索。
将漫画视为终身追求的庄锡龙也同样以源源不断的佳作回馈给这座城市。如今他将无私的将其仅存的141件漫画作品捐给关山月美术馆,让这些作品留在了深圳。可以说,此次举办的庄锡龙作品捐赠展,不仅是对庄锡龙四十年漫画创作生涯的一次检阅,也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得观众走入庄锡龙自成一格的漫画人生。
作品:振振有词
漫画其实很小,常常让人看过后在思考中会心一笑;漫画其实又很大,在方寸之间却要将画者的思想、学识、画技、人品、智慧通通浸透在寥寥数笔中。对于画漫画的人来说,不仅要技术过硬,更需要一双慧眼。
作为一名漫画家,在表现这些不良现象时,庄锡龙不止于自身的情感宣泄,他以一双观察人生的敏锐眼睛,透视社会,试图通过画面给读者带来心灵的感应与思索,并和读者产生共鸣的期愿。
而勤奋是庄锡龙的另一个标签。在追求漫画的艺术道路上,庄锡龙一直笔耕不辍,勤奋精进,上下求索。他的漫画自成风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让人看过之后颇多思考。“庄锡龙的作品仿佛一面社会之镜,映照着浮世百态,反映着众生之心,它提醒着大家,以此为鉴,谨言慎行,不仅要关注自身,也要顾及周围人的感受”,评论家这样写道。
作品:这是我好朋友,去拿瓶真的给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的庄锡龙也一直关注国内外的漫画动态并继续漫画创作。今年初他创作漫画积极投入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庄锡龙说过:“画漫画是我的职业,但在我心底漫画更是我的事业,在漫画的道路上我永远都不会退休,我的漫画事业没有休止符。”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6月7日,观众可通过预约前往观看,感受庄锡龙的漫意云天。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