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反映,香蜜公园里花香湖里的水被抽干,露出大片沙石,既不美观也让人心生疑惑。对此,香蜜公园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也是无奈之举。由于市民多次到湖里放生罗非鱼、巴西龟等,肆意繁衍的它们导致水质恶化,散发臭味。因此抽干湖水,通过晒塘、放石灰等方式进行消毒。
盲目放生致水质恶化
26日,记者来到花香湖湖畔,只见花香湖水位只有平时一半,湖畔裸露着大片的沙石。湖水浑浊,也不见鱼在里面游动。相比花香湖,不远处花蜜湖则是正常水位,只是湖水同样浑浊,偶可见鱼在水里游动,翻起泥沙。
现场一位清洁工告诉记者,一个多星期前,花香湖的水被抽干了,这几天下雨,所以才看到湖里蓄起了不少水。为何要抽干湖水?香蜜公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湖水水质变差,浑浊且偶有恶臭,因此对湖水进行抽干,通过晒塘、放石灰等方式进行消毒。
工作人员表示,刚开园时,湖水清澈,湖里养有黑鱼,但由于市民常到湖边放生罗非鱼、巴西龟等,无天敌的它们在湖里肆意繁衍,导致水质恶化,浑浊。为了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因此采取整治措施。而花蜜湖将投放黑鱼,通过大鱼吃小鱼的方式,控制鱼群数量保持水质。
为了减少市民到湖边放生,公园管理处也在湖边立了倡议牌,同时也有保安在旁,看到市民放生则加以劝阻。
放生前要做好功课
放生是善举,但有可能会对环境及生物本身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红树林基金会(MCF)资深保育官员谢恺琪表示,罗非鱼、巴西龟、鳄龟、牛蛙等都是世界公认的“外来入侵”物种,极不适合野外放生,会对本土环境及生物造成影响。同时,不了解生物习性,随意放生也可能造成被放生生物的死亡。
本报此前报道过,有市民在南山区后海河放生100多条泥鳅。一夜之间,100多条泥鳅全部死亡,漂浮在河面的泥鳅还散发着腥臭味。深圳湾也曾出现淡水爬行动物甲鱼和鱼虾蟹等。而深圳湾水质为淡水混合海水,许多生物适应不了环境,最终面临死亡。
谢恺琪表示,2016年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就有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野生动物放归需要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谢恺琪建议,市民不要随意放生,如遇到需救助的野生动物希望放归,可拨打深圳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咨询,做好功课,正确、科学放生。
编辑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