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在提升教育品质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布局和做法?大梅沙“停车难,难停车”问题该如何解决?声呐设备能否在后方陆域进一步普及?6月7日上午,由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深圳报业集团主办,盐田区人民政府、深圳新闻网承办的广东省网络互动品牌栏目《民生二维码》——“城市质量提升年”系列访谈在盐田区壹海城阶梯广场举行。作为本期主讲嘉宾的盐田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德林在节目中直面网友提问,就医疗、教育、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等多个市民网友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回答了网友的提问,赢得了现场嘉宾和市民、网友纷纷“点赞”。
谈教育:“十三五”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7100个
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头号民生工程。一直以来,盐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吴德林介绍,为了解决学位问题,近年来盐田区不断通过新建学校、改扩建学校等方式增加学位供给,十三五期间将累计新增义务阶段教育公办学位7100个以上。
据悉,今年,盐田区正式出台《盐田区教育品质提升行动计划(2017-2019)》,明确了未来三年盐田教育品质提升的具体目标:一是三年内累计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4500个左右,确保满足辖区适龄儿童、少年的学位需求;二是三年内要实现新增优质公办幼儿学位800个以上;三是三年内要实现全区中小学合作办学和友好学校、外籍教师100%全覆盖。
谈交通:破解大梅沙停车难题新增车位近3300个
每逢节假日,大梅沙海滨公园总是人满为患,公园本身设置的238个车位已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停车需求,“停车难,难停车”和“逢节必堵”等难题已成为阻滞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吴德林在访谈中表示,盐田区政府对大梅沙片区旅游旺季停车位不足非常重视,开展了多次交通规划研究论证,多措并举破解停车难题。据介绍,目前艺海路东侧正加紧建设海希地下停车场,计划明年投入使用,届时可提供约490个小汽车停车泊位。同时启动大梅沙集散中心前期工作,选址初步定在东部华侨城,总面积约5.7公顷,建成后可提供约2800个小汽车停车泊位,公交上落客站台14个、停车位33个,高峰期可引导小汽车前往集散中心换乘公交进出景区。
谈健康:户籍人口家庭医生服务覆盖率提至97%
据介绍,今年盐田区以区政府一号文的形式提出《全面建设“健康盐田”的意见》,从建设健康环境、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产业等五个方面,19类具体工作入手,全面系统的推进建设工作。
吴德林在访谈上透露,“健康盐田”建设不仅仅是解决看病的问题,更是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树立“大健康”理念。他表示,“争取到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达标率由目前的12%提高到30%,户籍人口家庭医生服务覆盖率由目前的25%提高到97%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和超过81岁。”
记者获悉,盐田希望通过推动对健康环境、生活、服务、保障和产业的持续建设和提升,努力将辖区建设成为生态优、环境美、全民健康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把“健康盐田”打造成盐田区的品牌。
谈后方陆域:斥资43亿元建约22000个拖车停车位
前段时间盐田港后方陆域启用了首台声“声呐抓拍”设备,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震慑效果。有网友提问,声呐设备能否在后方陆域进一步普及?盐田港后方陆域不断取得新成效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整个片区的发展质量?
针对“后方陆域常态化治理”相关的问题,吴德林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作了详细解答。他指出,“接下来,辖区还将支持交警部门在该区域增设3套“声呐抓拍”设备,安装17套高清电子警察,7套高空瞭望视频(鹰视系统)监控设备,解决货柜车乱鸣笛问题。”
记者获悉,目前辖区建区以来最大的一个项目,总投资约43亿元的盐田港拖车综合服务中心的前期和设计工作正在有效推进,建成后可提供约2000个拖车停车位。同时,盐田还将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集疏运体系,让“海铁联运”成为港区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引擎,创造良好的陆域环境。
见习编辑 李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