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建设法治示范区再添引擎!法治前海研究基地成立

读特记者 上官文复
2017-06-07 21:21
摘要

此次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合作共建"法治检察前海研究基地"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初夏的深圳,阳光炽烈。但在前海企业公馆以及紫荆山庄会场内,参加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和“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研讨会的嘉宾们研讨问题的热度,不亚于室外的艳阳。

6月5日至6日,中国检察学研究会暨第十八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法治前海研究基地“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深圳隆重召开。来自全国检察机关和学术研究机构的近200名检察官和学者专家们,参与了这次盛会。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重要的法学研究基地——“法治前海研究基地”在前海正式成立。

开幕式现场,法学大咖云集,检察精英荟萃。

第十八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总结了2016年度全国检察理论研究成果、部署今年全国检察理论研究新课题,同时对2016年度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予以表彰。同时,新问世的“法治前海研究基地”举行了首届法治前海研讨会。该研讨会主要围绕法治建设、创新驱动战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打击金融犯罪、完善检察监督体系等热点问题展开。这次会议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协办,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前海管理局、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人民检察院具体承办。会议不仅研讨了我国检察工作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对新形势下如何保护知识产权、自贸区检察工作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显明在年会上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深刻认识检察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紧密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牢牢把握检察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回应检察工作实践要求和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新形势下做好检察理论研究工作,要从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出发,坚持站稳人民的政治立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理念,坚持以实现人民权益为研究目的,坚持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研究目标。要以更高的研究站位,谋划和推动检察理论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采取科学研究方法,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开拓创新,加强针对性研究。

前海研究基地将提供智力支持

前海是一片创新沃土,也是一片法治热土。“坚持法治先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是建设前海蛇口自贸区的十大任务之首。前海蛇口自贸区人民检察院承担着三大历史使命:一是依法履行职能,当好服务发展的排头兵;二是当好司法改革的先行者;三是当好法治前海的建设者。

"法治前海研究基地"全称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法治前海研究基地。基地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与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人民检察院合作共建。6月5日的开幕式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显明,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政法委书记何忠友,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黄武,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等领导,一起为“法治前海研究基地”揭牌。

该基地的成立,也是最高检和地方检察机构的一项创新,通过加强新型检察智库建设,总结提炼改革前沿阵地的检察改革经验与成果,从而推动检察管理、法律监督创新以及检察理论研究创新发展。法治前海研究基地将依托全国首个专门设立的自贸区检察院——前海蛇口自贸区人民检察院、以前海自贸区为窗口,围绕国家自贸区检察机制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组织开展研究活动,形成有价值、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有效促进检察工作发展和检察制度完善。

前海蛇口自贸区人民检察院肩负探索检察工作新体制新机制的重要使命。将研究基地设在前海蛇口自贸区人民检察院,有助于深化检察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探索自贸区检察工作的新路径。深圳市检察机关将倾力建设好、维护好、应用好“法治前海研究基地”,努力将基地打造成检察理论研究成果的孵化器,为自贸区检察机关乃至中国检察制度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和理论支撑,为前海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添砖加瓦。 

见习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上官文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