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来临之际,深圳图书情报学会、深圳图书馆联合市、区图书馆日前共同发布了《深圳“图书馆之城”2019年度事业发展报告》,通过图书馆行业视角,展示深圳“图书馆之城”2019年度建设成就。
“图书馆之城”各类公共图书馆达959个
深圳“图书馆之城”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959个。其中,公共图书馆(室)673家(包括市级馆3家,区级馆9家,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661家),合计建筑面积38.4万平方米,阅览座席4.05万个;各类自助图书馆286台(包含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235台,24小时书香亭51个)。
全市公共图书馆全年进馆读者3535.51万人次,同比增长19.69%;借还文献量2757.67万册次,同比增长14.40%。人均进馆2.65次;人均借还文献首次超过2册次,达2.07册次。
“一证通行、通借通还”统一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全市共有346家公共图书馆(室)和286台自助图书馆加入统一服务体系。统一服务体系累计注册读者全市占比93.30%,借还文献量占比94.31%。
全市公共图书馆全年举办各类读者活动1.76万场次,同比增长23.04%,参与读者619.23万人次,同比增长23.60%,人均参加读者活动0.46次。
政府投入不断加大,人均文献购置费9元
全市公共图书馆年度经费总投入8.20亿元,同比增长19.92%。其中,文献购置费1.21亿元,人均文献购置费达9.09元,略高于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的人均8.16元。
市、区图书馆全部加入纸质文献联合采编和电子文献联合采购。全年共组织9种电子文献联采,避免重复建设,扩大资源使用范围。全市公共图书馆文献总藏量累计4593.4万册、件,同比增长6.93%;其中,纸质文献2575.6万册,同比增长4.04%,电子文献2017.8万册、件,同比增长10.86%。
在文献总量保持逐年增长的同时,电子文献比重不断提升,占比达到43.93%。
“鹏城励读证”推动读者证数量明显上涨
全市公共图书馆累计注册读者证238.67万张,持证率17.88%。全年新办读者证29.37万张,同比增长22.50%。
2019年底,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推出“免证免押”的“鹏城励读证”:读者身份证或手机二维码可替代传统的卡片式读者证,读者无需押金也可外借文献。“鹏城励读证”推出后,受到市民的高度认可。11-12月,全市共办理“鹏城励读证”4.09万张,占全市办证量的84.6%,全市办证量同比上涨27.8%。截至2019年底,全市“鹏城励读证”累计37.86万张,占全市读者证的16.9%。
“中心馆+垂直总分馆”模式在深圳全面铺开,深圳图书馆充分发挥中心馆、龙头馆作用,宝安、龙岗、罗湖、盐田、坪山、光明各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垂直总分馆建设,实现经费、人员、文献等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全面共享,基层图书馆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其中,龙岗、宝安区统一服务外借文献量同比增长42.98%和17.54%。
7家市、区公共图书馆开展新书选借服务,读者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选借自己喜欢的新书。全年使用新书选借服务的读者达4.9万人次、借出新书17.98万册次,同比增长47%和54%。
提供预借服务的市、区图书馆达到7家,全年预借服务21.22万人次,同比增长7.01%,预借文献32.06万册次,同比增长6.29%。
数字化服务全覆盖,尽享阅读零距离
深圳“图书馆之城”数字化服务已覆盖网站、微信、微博、支付宝城市服务、移动APP等平台,图书馆服务24小时在线,带给读者零距离的服务体验。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读者可便捷办理证事务、续借、转借、预借等多种服务。“深圳文献港”和各馆数字资源服务平台持续推进资源整合和统一揭示,便于读者高效、精准查阅和获取电子文献。
市、区图书馆建有PC网站9个,移动版网站3个,微信公众号16个,微博3个,移动APP4个。其中,微信平台已成为市民使用图书馆服务的重要途径,微信公众号累计用户133.69万人。
全市电子期刊论文下载1064.6万篇,同比增长33.83%,人均电子期刊论文下载0.80篇,同比增长29.88%。
“深圳文献港”整合8家市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馆藏,提供1503.9万册中外文纸本馆藏和500多种数据库查询与获取服务。网站访问量5545.98万页次,同比增长93.03%,移动APP点击量1.1亿次,同比增长83.14%。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