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当年植树人 | 单协和:为纪念林写下永久的纪念

读特记者 周元春 通讯员 杨磊 刘建良 文/图
2017-06-04 17:45
摘要

(小标题)推动深港青少年交流播撒友谊的种子 从香港回归前,到香港回归后,20多年间,单协和一直从事深港两地青少年交流的工作。

“在长长的京九线,栽种下春天,让伸展的林带拥抱久别的归雁……千万颗心,千万双手,献给祖国妈妈一条美丽的项链……创造中华民族一个崭新的百年!”

1997年,时任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深圳市青联副秘书长的单协和,为深港青年种植香港回归纪念林活动写下了《绿色京九》这首主题曲。20年后,再次朗诵起歌词,回忆起当年植树的情景,他仍然激动不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栽下回归林,就是教育、启迪下一代,让两地青少年从回归林中汲取对祖国的认同,生发对祖国的热爱。”

 创作歌词表达香港回归的欣喜

单协和是搞文艺出身,来到深圳,他不忘创作。由他和王佑贵、田地一起创作的《深圳湾情歌》由宋祖英等多名著名歌唱家在全国唱响。

1997年是香港回归的喜庆之年,单协和更是把迎回归的喜悦化作自己创作的能量。“你向祖国走来,久别的香港,漂泊的船儿,摇进梦中的圆月亮。岁月漫长,问声别来无恙……祝福你香港,中国的香港,东方明珠,神采飞扬,你的明天更辉煌!”1996年,单协和写出了情感真挚的《祝福你香港》歌词,获广东省1996年度文艺创作音乐作品一等奖。

1997年,当单协和得知深港青年举办共植回归林活动后,决定创作一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虽然香港回归有很强的政治意义,但是我的歌词并没有概念化、政治化。我当时想到,要用一些意向来表达我们的喜悦,比如说,‘栽种下春天’——当时我们植树时在3月份,正是春天时节;我们种树的地点是在深圳,是春天的故事发生的地方;香港回归祖国,开启深港交流合作的新篇章。再比如说,我写到‘献给祖国妈妈一条美丽的项链’——我和所有参与种树的深港青年都是一颗颗珠子,我们种下回归林,我们通过绿色京九线走过祖国的壮美河山,我们的愿望和情感串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送给伟大的祖国母亲……”

 最终,单协和的这首歌曲成了种植回归林活动的主题曲,并响彻深圳仙湖植物园,为植树活动增添光彩。而让单协和非常开心的是,有关部门还把这首歌录制成碟片,在京九铁路的火车上播放了半年,让歌曲传播得越来越广。

推动深港青少年交流播撒友谊的种子

从香港回归前,到香港回归后,20多年间,单协和一直从事深港两地青少年交流的工作。比如回归前连续几年举行的深港青年大露营活动、回归当年在深圳体育场举行的1997个人画1997米画卷的“千米画卷迎回归”活动等。而单协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已经举行了七届的“龙腾中华”粤港澳台文青少年化专列活动。

“每年我们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团市委等部门的指导下,组织500名深圳、香港、澳门、台湾的孩子,乘坐火车专列去全国各地,学习中国的文化,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孩子们同吃、同住、同行,对促进各地青少年的了解和交流,加深彼此的情感起了非常好的作用。”单协和说,看着文化专列上的孩子,从一开始的拘谨,到最后活动结束时依依不舍、互留电话,在日后的交往中结下深厚友谊,自己感到非常欣慰。“今年第八届文化交流专列活动将于7月15—27日举行,全程13天。专列将沿着深圳—百色—成都—西宁—北京—深圳的线路一路播撒友谊的种子,滋润他们热爱祖国的心田。”单协和说。

另外,“花儿朵朵·舞向未来”深港澳台少儿歌舞月、香港青少年音乐舞蹈交流节活动等,也成为常态化的活动。这些活动以艺术为桥梁联通深圳、香港、澳门、台湾青少年的心。

“20多年来,我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深港两地青少年有更多、更好的交流机会。现在和以后,我也将继续努力。”

在常态化机制化的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单协和认为,20多年来,深港两地青少年交流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他期盼交流更加常态化、机制化,也更加深入。“深港两地青少年的交流应该是细水长流的。交流活动应该更加深入、更加细致、更加丰富多彩。要在活动的内容、内涵上下功夫,要让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在活动中收获感动,收获友谊,收获对祖国的认同感。”

单协和说,希望从政府到社会各界,都更加重视深港青少年交流工作。“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青年少教育引导的工作做好了,我们的发展基础就牢靠、扎实了。”

另一方面,单协和说,两地青少年的交流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香港有着多元的文化,是一个拥有国际视野的大都市,深圳则以改革创新、青春活力为城市特质,两地青少年应当从交流中学习对方的长处,实现共同进步。

见习编辑 张颖

(作者:读特记者 周元春 通讯员 杨磊 刘建良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