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里的“图书馆之城”新变化 ——《深圳“图书馆之城”2019年度事业发展报告》发布

读特记者 李福莹
2020-05-26 13:46
摘要

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来临之际,5 月 26 日,深圳图书情报学会、深圳图书馆联合市、区图书馆共同发布《深圳"图书馆之城" 2019 年度事业发展报告》,通过图书馆行业视角,展示深圳"图书馆之城" 2019 年度建设成就。

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来临之际,5 月 26 日,深圳图书情报学会、深圳图书馆联合市、区图书馆共同发布《深圳"图书馆之城" 2019 年度事业发展报告》,通过图书馆行业视角,展示深圳"图书馆之城" 2019 年度建设成就。

2019 年,面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深圳"图书馆之城"在各级政府主导推进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率先建成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持续推进深圳地区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深圳这座"图书馆之城"的新变化。

以馆筑城,全市统一服务绩效持续提升

深圳"图书馆之城"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 959 个。其中,公共图书馆(室)673 家(包括市级馆 3 家,区级馆 9 家,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 661 家),合计建筑面积 38.4 万平方米,阅览座席 4.05 万个;各类自助图书馆 286 台(包含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 235 台,24 小时书香亭 51 个)。

全市公共图书馆全年进馆读者 3535.51 万人次,同比增长 19.69%;借还文献量 2757.67 万册次,同比增长 14.40%。人均进馆 2.65 次;人均借还文献首次超过 2 册次,达 2.07 册次。

"一证通行、通借通还"统一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全市共有 346 家公共图书馆(室)和 286 台自助图书馆加入统一服务体系。统一服务体系累计注册读者全市占比 93.30%,借还文献量占比 94.31%。

政府投入不断加大,人均文献购置费 9 元

全市公共图书馆年度经费总投入 8.20 亿元,同比增长 19.92%。其中,文献购置费 1.21 亿元,人均文献购置费达 9.09 元,略高于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的人均 8.16 元。

全市公共图书馆共有工作人员 2483 人。职员、雇员合计 655 人,占比 26.38%,其他类别人员 1828 人,占比 73.62%;本科及以上学历 1142 人,占比 45.99%,本科以下学历 1341 人,占比 54.01%;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工作人员 664 人,占比 26.74%(其中高级职称 108 人,中级职称 278 人,初级职称 278 人)。

"鹏城励读证"上线,市民畅享文化福利

全市公共图书馆累计注册读者证 238.67 万张,持证率 17.88%。全年新办读者证 29.37 万张,同比增长 22.50%。

2019 年底,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推出"免证免押"的"鹏城励读证":读者身份证或手机二维码可替代传统的卡片式读者证,读者无需押金也可外借文献。"鹏城励读证"推出后,受到市民的高度认可。11-12 月,全市共办理"鹏城励读证" 4.09 万张,占全市办证量的 84.6%,全市办证量同比上涨 27.8%。截至 2019 年底,全市"鹏城励读证"累计 37.86 万张,占全市读者证的 16.9%。

联合采购范围扩大,文献资源质、量俱增

市、区图书馆全部加入纸质文献联合采编和电子文献联合采购。全年共组织 9 种电子文献联采,避免重复建设,扩大资源使用范围。

全市公共图书馆文献总藏量累计 4593.4 万册、件,同比增长 6.93%;其中,纸质文献 2575.6 万册,同比增长 4.04%,电子文献 2017.8 万册、件,同比增长 10.86%。

在文献总量保持逐年增长的同时,电子文献比重不断提升,占比达到 43.93%。

机制创新助力效能提升,选借、预借成读者新宠

"中心馆 + 垂直总分馆"模式在深圳全面铺开,深圳图书馆充分发挥中心馆、龙头馆作用,宝安、龙岗、罗湖、盐田、坪山、光明各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垂直总分馆建设,实现经费、人员、文献等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全面共享,基层图书馆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其中,龙岗、宝安区统一服务外借文献量同比增长 42.98% 和 17.54%。

7 家市、区公共图书馆开展新书选借服务,读者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选借自己喜欢的新书。全年使用新书选借服务的读者达 4.9 万人次、借出新书 17.98 万册次,同比增长 47% 和 54%。

提供预借服务的市、区图书馆达到 7 家,全年预借服务 21.22 万人次,同比增长 7.01%,预借文献 32.06 万册次,同比增长 6.29%。

捐赠换书再添新军,促进社会资源"自由兑换"

深圳捐赠换书中心凝聚图书馆、媒体与社会的力量,共同搭建全民阅读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让市民手中的图书资源流动起来。

深圳捐赠换书中心联网分中心和服务站达 11 家,遍布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和坪山区。新建"公益书屋" 11 间,涉及广东、江西、湖南等省份。

捐赠换书中心全年参与交换的读者达 1.72 万人,同比增长 84.59%;换入图书 5.25 万册,同比增长 49.07%;换出图书 2.4 万册,同比增长 41.41%。

自 2012 年 11 月中心成立以来,参与图书交换读者累计 5.91 万人,累计换入图书 19.03 万册,换出图书 9.31 万册,捐入图书 8.81 万册,向 77 家单位捐赠图书 14.43 万册。

数字化服务全覆盖,尽享阅读零距离

深圳"图书馆之城"数字化服务已覆盖网站、微信、微博、支付宝城市服务、移动 APP 等平台,图书馆服务 24 小时 Online,带给读者零距离的服务体验。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读者可便捷办理证事务、续借、转借、预借等多种服务。"深圳文献港"和各馆数字资源服务平台持续推进资源整合和统一揭示,便于读者高效、精准查阅和获取电子文献。

市、区图书馆建有 PC 网站 9 个,移动版网站 3 个,微信公众号 16 个,微博 3 个,移动 APP4 个。其中,微信平台已成为市民使用图书馆服务的重要途径,微信公众号累计用户 133.69 万人,2019 年图文消息推送 6298 条,图文阅读 525.01 万人次、795.50 万篇次,同比增长 17.60%、12.74%。

全市电子期刊论文下载 1064.6 万篇,同比增长 33.83%,人均电子期刊论文下载 0.80 篇,同比增长 29.88%。

"深圳文献港"整合 8 家市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馆藏,提供 1503.9 万册中外文纸本馆藏和 500 多种数据库查询与获取服务。网站访问量 5545.98 万页次,同比增长 93.03%,移动 APP 点击量 1.1 亿次,同比增长 83.14%。

阅读推广区域联动,引领阅读风尚

全市公共图书馆持续开展阅读推广联动系列活动,汇聚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线上线下多方式倡导经典阅读,开展分众阅读,弘扬传统文化,打造阅读品牌,取得较大社会反响。

首届粤港澳"共读半小时"阅读活动

在粤港澳三地" 4+N "个会场同时举行,6 万人用具有仪式感的共读行为,诠释"让阅读成为习惯"的理念。"共读半小时"活动从初期深圳的 23 个共读点跃升至覆盖粤港澳的 500 多个共读点,实现粤港澳文化活动大联动中,吸引近 80 家新闻媒体关注,报道量超过 200 篇次,4 万多人在线观看读特 APP 对深圳主会场的现场直播。

"少儿智慧银行"系列活动

发布"少儿智慧银行"阅读积分排行榜,提供个人阅读积分实时排名信息查询;发布少儿版"我的阅读时光",为少儿读者提供年度阅读分析报告,包括借阅数据统计、借阅习惯及阅读兴趣分析等。

第三届"阅在深秋"公共读书活动

全市 13 家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以"在图书馆发现世界"为主题,打造 14 个阅读区域向市民推荐阅读资源、提供阅读指导、推广图书馆服务、展现阅读新生态。现场吸引近 3.6 万人参与活动,单日微博阅读量达到 151 万人次,荣登新浪微博政务排行榜文化榜榜首,视频点播近 2 万次,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报道 60 余篇次。

全市公共图书馆全年举办各类读者活动 1.76 万场次,同比增长 23.04%,参与读者 619.23 万人次,同比增长 23.60%,人均参加读者活动 0.46 次。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

(作者:读特记者 李福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