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法院三维一体打造诉源治理新“枫”景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
2021-09-29 23:40
摘要

近年来,龙华法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诉非联动多元化、诉源治理实质化、线上解纷高效化为抓手,坚持关口前移、力量下沉,大力推进诉源治理,推动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智”“多”“新”诉源治理龙华样板。

近年来,龙华法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诉非联动多元化、诉源治理实质化、线上解纷高效化为抓手,坚持关口前移、力量下沉,大力推进诉源治理,推动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智”“多”“新”诉源治理龙华样板。

“智”——智建“一”体,开拓诉源治理新思路

(一)一“制”引领

创建诉前联调“1+2+6”机制(“1”是设立一个多元化纠纷解决中心;“2”是引导和要求使用“融平台”+“微法院”两个平台;“6”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商会调解“六大调解”的诉前解纷作用)。在该机制的引领下,搭建了家事、劳动、道路交通事故、医疗、金融保险、房地产建筑工程、知识产权、商事、民事、公证等10间类型化调解工作室,满足专业化调解需要。

(二)一“队”护航

整合优质调解资源,引入46家特邀调解组织,组建一支由法院专职调解、人民调解、特邀调解相结合的调解队伍。专职调解队伍由1名法官和5名助理组成,人民调解队伍由10名常驻人民调解员组成,特邀调解队伍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联工作者、律师、仲裁员、心理咨询师、医护工作者等269人组成,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点联动的诉前解决纠纷合力。

(三)一“式”助航

推行定制化调解模式,按照特邀调解员的资质、调解成功数量、擅长领域、所属地域等因素建立分级分类的特邀调解名册。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可通过诉讼服务中心触屏、多元化纠纷解决中心投屏、调解员工作室电子门牌公开的特邀调解员的个人简介、擅长领域等信息,自主选择合适的调解员对案件进行调解,增强诉讼前端纠纷化解能力。

(四)一“网”覆盖

作为微法院试点单位,全面推广微法院调解,借助于深融·多元化平台、电子卷宗系统、E网送达平台等信息化应用,打造“指尖上”的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利用多方视频、电子签名、线上送达等功能,打破调解时空限制,提高调解效率,移动微法院线上调解率超过85%,司法确认办理时长由半天缩短至1小时。

“多”——多点发力,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

(一)多板块延伸司法服务触角

一是将24小时诉讼服务驿站前置到街道社区。进一步拓宽诉讼服务的时间、空间,先后在院本部、龙华法庭、观澜法庭、观湖街道综治中心、龙华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司法)、福城街道设立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驿站共6个,为辖区群众提供全天候、更高效、更便捷的诉讼服务。

二是设立“深圳移动微法院庭审专区”,服务智慧调解和审判。在街道设置“深圳移动微法院庭审专区”(在线司法确认室),当事人可直接在庭审专区通过微法院多方视频功能参与调解、通过移动庭审功能参加庭审。通过微法院,还可实现在线证据交换、电子签名、文书送达等全流程调解和诉讼功能,让纠纷当事人、诉讼参与人走进“专区”,实现“隔空”诉讼、调解,做到服务始终“在线”。

三是建立提前介入重大信访维稳纠纷调处。坚持强化“三调联动”,强化矛盾调处与信访工作衔接机制,加强与街道办辖区的派出所、司法所、社区工作站、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元解纷和诉调对接协作,畅通信息渠道,预警矛盾升级。加强对非诉解纷的支持、指导,应街道办及有关部门邀请,提前介入调处重大信访维稳纠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前端,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二)多渠道开展调解理念宣传

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调解理念宣传,在微信公众号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报道,其中《“五个一”创举为群众提供全方位诉讼服务》《“共享”特邀调解员很暖“薪”》《实现驻辖区街道诉讼服务站全覆盖》等推文详细介绍了龙华法院诉源治理工作,被“学习强国”、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深视新闻、深圳商报等多家媒体及平台转发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三)多维度规范调解培训流程

一是开展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工作培训。2020年以来,对龙华法院的常驻调解员开展集中培训12场,内容涵盖调解实务技巧、微法院应用、优化司法确认等,进一步提升特邀调解员的法律素养和调解技能。

二是强化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程序衔接培训。2020年5月份以来,先后与辖区六家街道司法所联合开展以“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衔接”为主题的调解培训,面向一线社区调解员队伍,重点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程序衔接培训,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新”——创新驱动,打造诉源治理新模式

(一)首创与社区“共享特邀调解员”机制

筛选专业能力强、沟通能力好、调解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共享”下沉社区,为社区、群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实现法院、社区、群众、企业定纷止争的多方共赢。稳步将“共享”特邀调解员机制推广至观湖街道社区、综治中心、司法所等地,继续探索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

(二)率先在全市实现驻街道诉讼服务站全覆盖

全面深化多元解纷机制,不断完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在全面总结全市首家驻福城街道诉讼服务站基础上,与观湖、龙华、民治、观澜、大浪五个街道共建诉讼服务站,实现龙华区六个街道诉讼服务站全覆盖。自2021年4月各街道诉讼服务站建成以来,累计共处理矛盾纠纷508件,化解493件,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3600人次,通过绿色通道网上审核立案61件。

(三)率先上线线上调解,开启智慧调解新潮流

2019年6月,龙华法院利用深融•多元化外网平台完成首例在线调解。2020年12月16日,利用“深圳移动微法院”与相隔千里的当事人进行远程视频,完成了一起被告身处新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调解。这是龙华法院推广应用“微法院”调解的缩影,真正实现了当事人“足不出户,宅家也能调解”。

(四)创新探索优化司法确认程序

积极探索简化程序,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律关系明确的案件,予以优先调解、简化证据的出示和质证程序。创新采用调解员线上自助排期的方式,简化和统一文书内容,规范司法确认案件流程。对于标的额为5万元至10万元的民商事案件调解失败时,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自愿约定案件进入诉讼后适用小额程序办理。

(五)发挥示范性判决导向作用,推动类型化案件批量化解

对于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等案件,应用示范性判决机制,强化引导,有效防止此类纠纷反复发生。今年以来,龙华法院应用该机制,成功调处涉港铁公司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系列案合计64件。

(六)设立全市首家深圳园区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

与区司法局、龙华街道共同设立“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龙华街道园区)”,并被授予“深圳市诉源治理非诉解纷试点单位”,进一步探索园区诉源治理非诉解纷试点工作,为园区企业提供针对性司法服务,着力化解园区内多发的劳动争议、房屋租赁、买卖合同、承揽合同、人身损害赔偿、知识产权等矛盾纠纷。

编辑 洪鹏辉 审核 刘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