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粽子的故事
发展导报(太原
2017-05-27 10:11

我有一个小粽子,我天天想着吃。

端午吃粽子,现代人基本知道这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的爱国故事,更不知其源自晋国时的寒食禁令,是为了纪念晋国大将介子推的。

 “清明节吃粽子,最早是用来纪念介子推特定的祭祀礼品。因介子推吃粽子,形成端午节日文化,这是我省推向全国、走上世界的一个重大节日。”王玉魁告诉记者。
  据史料文献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的食品,最初吃粽子也没有固定在端午节;说端午吃粽子、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仅反映了民众的心愿而已。事实上,是为了纪念东周列国时晋国名臣介子推而形成的一种民间节俗“寒食节”(即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要比端午吃粽子起源要早。至今2600年,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俗习惯。

 王玉魁告诉记者,秦汉三国东西晋,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读音“悟”,即鸭子)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对端午节吃粽子,民间民谣有: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柳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子黄。这儿端午那端阳,外处都端午。清明吃寒燕、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些不但先后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定为全体公民放假(一天)的节日,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这个端午,你准备吃几个粽子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