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让孩子读什么书,30多年一头雾水
读特记者 马强
2017-05-24 19:12

(1)

关于早教,以色列人有个好办法。据说他们会把要教给孩子的东西用蜂蜜写在小石板上,小孩边学边吃,慢慢也就琢磨出来,知识应该是甜蜜的

创意是很好,但一来费糖,二来蛀牙,最主要的是重新加工的过程,没有效率。

现在的孩子不愁吃,缺玩。一个装着俄罗斯方块的iPad,显然要把涂着蜂蜜的石板更有吸引力。

时代变化很快,从石板到iPad,都会是美好的童年记忆。但究竟是哪一代人更优秀,倒真是个让人挠头的问题。

好在我们都是在反思和总结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石板和iPad,说到底都是术,里面装的东西,才是决定人优不优秀的道。

这才回到了正题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成了一道催命符,“该给孩子读什么书”是为人父母绕不过的一道坎儿。

(2)

搞清“该给孩子读什么书”之前,先回忆下自己是孩子时读过什么书。

几十年前的事情,大都懵懵懂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爹妈肯定没想过读什么书的问题。一来孩子太多,二来手头太紧。凑和着长大得了,谁都弄不清起跑线在哪儿。

于是我们就这么长大了。通过各种渠道,那一代人也大致可以开列出相似的“自觉成才”书目:

一类是大大小小各种英雄故事的,包括雨来、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张思德等等,事迹很感人,但就是学不来,最终得出的结论在于,世界上总共就两种人,好人没有缺点,坏人一身毛病。

再一类是三国、水浒、说唐、西游记、杨家将之类的.演义连环画,故事环环相扣,还可以配着收音机里的评书看,只是父母从来都不交代“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的道理,搞得那时候的小孩,一身的杀伐气。

 还有一类是叶永烈先生的科幻系列,印象最深的一本是《小灵通漫游未来》,风靡程度堪比今天的“阿衰和阿呆”。今天回头看看,“未来世界”的进步实在有限,不过怪不了叶先生,那时候全国人民想象力都处于低幼状态。 

 那时候没有iPad、iPhone和各种电子游戏,最重要的是没有父母、老师、教育家的推荐和指引,阅读的书目有限,但基本属于自主自由自发的状态,所以读书说到底,还算快乐的事。

(3)

今天问起父母“让孩子读什么书”,通常答案是一脸懵圈。问起孩子“读书很快乐吗”,回答常会让人尴尬。

按照我的常识和教育家的推荐,我给儿子开列了如下书目:《小王子》、《格列佛游记》、《格林童话》、《昆虫记》等等。书摆满了一书架,只 不过落了一层灰,儿子随手翻了下,随即沉浸于他的《生化危机》和《荒野求生》之中。

我攒足了劲,说起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多逗啊,这个人整天生活在树上,从一棵树蹦到另一棵树上……”儿子立刻反问:“那他拉屎尿尿怎么办?”

现在的小孩,并非好赖不分。一起在电影院里看《小王子》动画片的时候,我分明感觉到儿子偷偷在抹眼泪。散场的时候,我提出回去好好读一遍《小王子》的原著时,儿子顾左右而言它:“你觉得项羽和张飞谁更厉害?”

 谁更厉害?我哪知道。后来儿子告诉我,游戏《王者荣耀》就知道,不光知道项羽和张飞谁更厉害,还知道李白和孙悟空谁更厉害。

(4)

有时候真想骂句扯淡,但想想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我和儿子之间,谁扯得更远还真难说。这就好比石板和IPAD的流变,是道决定了术,还是术决定了道?是鸡生了蛋,还是蛋生了鸡?真的很难说。

 其实代沟之外,也有共融。比如说二混子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就让儿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读后感,在于二混子扯淡扯得若即若离、恰到好处,说的都是战国七雄、楚河汉界的历史,用的都是“二货”、“傻缺”这些热词。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中的一页

往好里说,这叫寓教于乐、老少咸宜。往悲观说,管它什么戏说、闲话,看书总比不看好

时代在变,但几十年里,孩子究竟该读什么书?其实一直都是个头大的问题。和从前不同,如今道理大家都懂,读好书谁都知道,只不过上了高铁、公交瞧一眼就会发现,低头玩手机的,全是孩子的爹妈。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马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