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占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深圳将在残疾预防控制网络上做文章

读特记者 罗莉琼
2017-05-23 18:16
摘要

“无障碍建设不是只为残疾人服务,是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群来服务,辅具亦然,比如老年人等群体也是辅具使用者。”

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刚刚过去,23日,深圳市残联理事长侯伊莎做客深圳特区报“民生面对面”栏目。据侯伊莎介绍,残疾预防是深圳市残联今年要抓的一个重要工作,市残联与多个政府部门制订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建立完善残疾预防和控制网络。

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市残联将与多部门合作打通微循环构建无障碍出行网络,倡议市民把残疾人专用车位还给残疾人。

从重康复向同时重预防转变

残疾预防已成为残疾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侯伊莎介绍,一提到残疾人群体,市民想要的就是残疾人和健全人是两个团体。其实,在工业化、老龄化以及自然灾害等过程中,每位健全人的全生命周期都有面临残疾的可能。

“残疾风险伴随着每个人,残疾预防事关民生福祉,我们工作理念已从重康复服务向同时重视预防转变。”侯伊莎表示,深圳是创新创业热土,基因干细胞等生物健康科技优势明显,助残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残疾人权利意识强,这为预防残疾事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

“残疾预防涉及面很广,涉及医疗、教育、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多领域。”侯伊莎说,市残联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并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残疾预防和控制网络,及时收集信息,加强监测和干预。比如开展婚前孕前孕期健康检查以及重大出生缺陷筛查,针对遗传疾病、药物等致残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残疾发生。“我们也要与有关单位密切合作,加大残疾预防专业知识培训,针对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致残风险,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等,在更大程度上预防残疾、减少残疾发生。”

打通微循环实现无障碍出行

“让我们携手把残疾人专用停车位还给残疾人”是今年我市助残日的另一个主题。不占用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残疾人出行将能更便捷。

侯伊莎介绍,深圳无障碍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深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深圳无障碍环境建设从设计、规划、建设到使用,使得残疾人出行较为方便,但是深圳无障碍环境建设仍有不足之处。

“深圳无障碍环境建设缺乏通用理念,每个地方的无障碍建设配备程度不高。无障碍建好后,成了孤岛效应,就是每个城区建设自己那一块,造成了一个一个无障碍小环境、小循环。这个小循环看似有无障碍设施,但一个残疾人出行或者工作生活,需要一个大圈,因此残疾人走出一个小圈后,就衔接不到另外一个小循环,就是循环之间的通道没有打通。”侯伊莎说,无障碍环境营造是市残联今年的另一个重点工作,其关键就是要打通微循环实现无障碍出行。另一个关键就是用通用的设计理念,在盲道建设上运用高科技手段,让残疾人戴一种眼镜就能看到盲道,这样他不需要专门走无障碍通道。

推进高智能辅具产业发展

目前,市残联正牵头制定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的实施方案,鼓励各行业把无障碍产业作为未来产业。

“我们正在推进高智能辅具产业发展,多元的高科技辅具将能改善残疾人工作水平,提高他们生活质量。”侯伊莎表示,市残联准备建立辅具需求目录机制,第一时间登记我市各类残疾人特殊需要,并向社会发布,这样企业可以生产出残疾人需要的产品,也能构建起一个良性循环。此外,企业还可通过大数据设计新型辅具,既能让残疾人使用,也能让健全人使用。“无障碍建设不是只为残疾人服务,是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群来服务,辅具亦然,比如老年人等群体也是辅具使用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侯伊莎表示,任何成功的人、成功的事都有自己缺点,对于残疾人来说,只要社会资源配置恰当,残疾人也能发挥所长且永不衰竭。“每个残疾人都有所长,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关爱残疾人并参与到残疾人事业中来,把深圳打造成最有温度的国际化城市。”

编辑 党毅浩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