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方案》显示,至2020年,我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单位(小区)覆盖率达到90%,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覆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量达到3300吨/日。坚持国际一流标准,以国际先进技术和运营管理模式推进东部环保电厂、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妈湾城市能源生态园项目等三大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至2018年底基本建成,2019年全面投产,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处理。
盐田区上东湾小区内的垃圾分类投放容器。
围绕这一目标,全市将开展九大方面的工作举措。分别是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开展源头充分减量行动、开展前端分流分类行动、大力推进达标单位创建工作、持续开展达标小区创建工作、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促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高标准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
其中,在源头充分减量行动中,开展“光盘”行动,2017年底前全市餐饮场所“光盘”公益广告全覆盖;开展快递包装回收减量行动,联合快递物流企业、快递智能存储机运营企业等,建立快递包装回收利用渠道,对快递包装分类进行重复利用或再生利用,开展快递包装材料回收减量试点工作;开展家庭厨余垃圾减量处理行动,2017年底前完成厨余垃圾家庭粉碎处理应用示范项目;开展家庭废弃物重复利用行动,持续开展二手图书、二手家具等物品置换活动,2017年底前建立废旧手机回收利用渠道。
盐田区循环基地内,经过处理的园林绿化垃圾。
前端分流分类行动中,年底前实现机关事业单位、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区废电池、废荧光灯管等有害垃圾收集全覆盖,2018年底前实现全市住宅区、城中村收集全覆盖;年底前实现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区收运大件垃圾全覆盖,2018年底前全市收运覆盖率达到60%;建立完善绿化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2017年底前全市市政公园、郊野公园、社区公园收集处理覆盖率达到50%;完善果蔬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2017年底前全市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果蔬垃圾收集处理覆盖率达到50%;规范完善废旧织物分类收运处理体系,2017年底前出台废旧织物回收管理地方标准,全市住宅区废旧织物回收覆盖率达到90%;完善年花年桔分类收运处理体系,依托大件垃圾集中投放点,实现年花年桔定点投放、预约清运、资源利用处理;完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2017年底前全市餐厨垃圾收集处理量达到1100吨/日。
盐田区循环基地内工人正将废弃荧光灯管装车。
此外,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拓宽再生资源回收范围,打通低价值可回收物的产业链,提高回收利用率。至2017年底前出台大件垃圾、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补贴标准。
【读特新闻+】
盐田模式:全区所有小区(城中村)都开展垃圾分类
在此次深圳市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现场会上,盐田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一些先进做法得到肯定,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新鲜经验,做出了示范样板。会议要求其他区(新区)一对一组织前来学习取经,把经验转化为各自的行动。
目前,盐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全覆盖。全区228个住宅小区(城中村)已全部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其中43个住宅小区开展“四分类”,185个住宅小区开展“三分类”;最早实现了餐厨垃圾的覆盖,覆盖率达到全区的92.1%;这样成效的取得与盐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区委书记亲自抓,真推广、真支持、真带头、真参与分不开;与该区注重宣传、引导和教育,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参与度高分不开;与把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落实到垃圾分类的全过程分不开。
在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中,盐田区明确标准,提升垃圾前端分类水平。在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服务站和分类垃圾桶,依托物管单位逐户发放专用厨余垃圾桶,指定专人负责每天两次、定时定点指导居民投放厨余垃圾,并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公共餐饮及单位食堂由特许经营公司培训专人持证上岗,上门指导垃圾精细分类。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张贴分类标识,合理设置可回收和其它垃圾“两分类”垃圾桶,引导工作人员分类投放。
科学收运,提升中端分类收集成效。委托外包服务公司负责全区大件垃圾拆解收运工作,深度回收利用废旧织物、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实施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年花年桔、园林绿化垃圾等专项回收处理,有害垃圾交市城管局统一无害化处理。全区所有参与分类收运车辆均安装GPS定位并纳入区过磅系统,收运的分类垃圾统一运至区循环基地。
专业运作,提升垃圾终端资源化利用效率。与784家餐饮店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合同,签订率达92.1%,辖区中大型餐饮服务企业、农贸市场实现了全覆盖收运,部分超市、沿街水果门店也纳入餐厨分类收运系统。还建立了盐田区餐厨垃圾在线监管平台。
此外,盐田区持续开展了开展“光盘有礼”活动、“低碳节约型机关”行动、成立区生活垃圾分类义工服务总队及各街道、中英街生活垃圾分类义工服务分队,每周六开展资源回收日宣传活动等,进行宣传引导,提升了垃圾减量分类居民参与度。
见习编辑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