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服务进入智慧时代,群众打官司可以一次不用跑。9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司法审判服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姜伟在介绍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时表示,跨域立案服务网点覆盖四级法院及人民法庭,老百姓异地诉讼难、诉讼累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如何破解诉讼难,这是各国司法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姜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司法为民道路,让司法服务惠及城乡群众。
司法更加便民利民。通报显示,目前全国各级法院全面建成诉讼服务大厅、移动微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巡回审判“厅网线巡”格局,最大限度消除当事人的诉讼不便,人民群众满意度评价超过95%。
姜伟介绍,我国有3056家基层法院和10145个人民法庭,普遍建立了诉讼服务站点,推动司法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及时解决纠纷,创新预约上门立案、夜间法庭,在山高路远的偏僻地区,通过“马背法官”、“车载法庭”,法官送法上门,让各类当事人都能亲历司法的过程,感受正义的裁判。
与此同时,司法审判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全国95%以上法院建立类型化调解室,增设速裁团队,通过“法院+社会力量”,借助社会资源一站式化解纠纷。
数据显示,今年1-8月,70%以上的民商事案件在诉讼服务中心得到实质性化解,审理周期大大缩短。四级法院100%应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提供“菜单式”解纷服务,由当事人自愿选择。目前,平台入驻调解组织5.6万个,调解员20.7万名,累计在线调解案件2113万件,平均调解时长18天,每天有3.8万件矛盾纠纷在平台上调解,每分钟就有42件成功调解在诉前,纠纷解决更加简便、快捷、低成本。
此外,诉讼服务已经进入智慧时代,实现从现场办向“网上办”“掌上办”转变,群众打官司可以一次不用跑,四级法院立案、交费、保全、鉴定等事务100%全程网办,半数以上案件做到“网上立、自助立”,律师服务平台四成以上的立案申请,在8小时外非工作时段提交,实现诉讼服务全年无休、24小时“不打烊”。
姜伟表示,对不会使用电子设备的群众,帮助解决数字鸿沟,人民法院创建“就近起诉”模式,跨域立案服务网点覆盖四级法院及人民法庭,老百姓异地诉讼难、诉讼累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编辑 张紫涵 审核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