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和18日晚上,宝安区连续两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18日晚的会议印发了《宝安区关于加快完成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一河一策”任务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把10条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精准到每一个建构筑物征拆、每一段河道整治、每一个入河排污口治理、每一个片区管网建设,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区领导、责任单位、施工单位、具体责任人,并构建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1+10+1”组织架构,建立“七大机制”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确保完成10条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区委书记黄敏强调,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没有任何退路,全区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里和区里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敢于碰硬的作风,下硬功夫,打好整治黑臭水体这场硬仗,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区长姚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志彪,区领导郭子平、吴晶、黄盛华、李金宇、双德会、蔡英权等区几套班子领导参加会议。
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确保年底前完成10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会议传达了5月17日全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找准水环境污染的病根,实施科学系统的治理,实现治水治城统筹兼顾一体推进,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人,抓好督查工作,全体干部要以绝不后退的工作决心,确保百分百完成治水工作任务。
会议印发了治理工作方案和“一河一策”任务一览表。方案明确了工作思路和目标,提出按照“流域统筹、标本兼治、建管并举、远近结合”的工作方针,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清水补给、就地处置等技术措施,全力推进截污纳管、河流综合整治、排污口治理、水质提升等工程,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茅洲河宝安段、排涝河、沙井河、罗田水、沙福河、福永河、石岩河、西乡河、新圳河和双界河宝安段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确保每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后水质达标、公众调查满意度达90%以上。
成立“1+10+1”指挥体系,“七大机制”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
记者浏览方案获悉,为加快完成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宝安区构建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1+10+1”组织架构:前一个“1”,即成立宝安区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总指挥部,由区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区长担任第一副总指挥;“10”,即以河和街道为单位,成立“双十”分指挥部,由区几套班子主要领导挂帅担任指挥长;后一个“1”即总指挥部下设1个办公室。
宝安区用好“数字习惯、项目经理、链条打法、解决思维”的工作方法,建立“七大机制”:即 “四化”任务分工机制、三级责任落实机制、“两级平台”议事决策机制、“四专”工作推进机制、“红黄绿”颜色管理督促检查机制、指挥部会议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七大机制共同构成一个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
同时,“一河一策”任务一览表按照“表格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的要求,把10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分解成10本工作手册,精准到每一个建构筑物征拆、每一段河道整治、每一个入河排污口治理、每一个片区管网建设,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区领导、责任单位、施工单位、具体责任人,确保找到项目就能找到人,找到人就能找到项目;采取“红黄绿”颜色管理,对各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盯关跟,区督查室将定期通报进展情况,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黑臭水体治理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没有任何退路。”黄敏强调,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敢于碰硬的作风,下硬功夫,打好整治黑臭水体这场硬仗,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黄敏要求,全区上下必须认清“今年年底前坚决完成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这一原则和底线,区领导率先带头承担起最重的攻坚任务,各级各部门要逐层分配指标领取任务,以“只许前进不许后退”的决心坚决完成工作任务;各分指挥部要深入一线推进治理工作,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各类困难,并形成定期召开推进会、每周汇报工作动态的常态机制;区人大、区政协要加强视察工作,督促各相关单位积极作为;区住建局要承担起治水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全力确保各相关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启动施工、完成验收;各职能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齐心协力完成治理工作,坚决把中央和省、市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落到实处,向市委市政府和宝安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姚任表示,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而征地拆迁工作又是重中之重,必须全区总动员,全体领导干部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严格依法拆除各类违法建筑,坚决清理违建这一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拦路虎;同时,各街道各部门要在现有方案基础上继续细化施工进度表,建立系统全面的工作台账,及时及早对方案进行查漏补缺,随时跟进督促各项目施工单位紧跟进度加快施工,务必将治理工作做细做实,百分百按要求完成任务。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