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2天新增一家博物馆,达到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普惠均等成为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显著特征,多元融合助力博物馆功能和作用彰显,改革创新推动博物馆现代化、智慧化进程,交流互鉴指引博物馆迈向世界舞台。”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仪式上介绍说,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达5535家,比上年增加181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710家。全年举办展览2.86万个,教育活动33.46万场,接待观众12.2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亿多人次。
全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其中广东的成果也很显著。18日在佛山启动的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曾颖如表示,今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广东全省博物馆迅速反应,暂时闭馆,纷纷开启线上服务,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博物馆“云端”产品,包括各类线上博物馆导览、博物馆讲座、博物馆文物观赏等。广东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各博物馆在做好预约、限量、错峰等防控措施的同时,从3月10日起陆续恢复开放。
据介绍,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2018年以来,广东启动全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计划在2020年底实现全省市、县(区)博物馆全覆盖;各地也十分重视博物馆事业,广州市提出博物馆倍增计划,深圳、佛山、东莞、潮州正在建设博物馆之城。截至2020年5月,全省共有备案博物馆338个,其中国有博物馆238个、非国有博物馆100个,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多元化博物馆体系。从级别上来看,广东共有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57个,其中一级馆6个,二级馆24个,三级馆27个,博物馆发展综合水平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全省实行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共316个,免费开放比例达到94.3%;举办陈列展览2452个,策划教育项目3277项,实施教育活动17582次,参观人数再创新高,达7434万人次。全省各地功能完备、门类齐全、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正被越来越多公众喜爱,博物馆已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越来越多广东人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客厅,在推动文旅融合、增进人民文化福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天启动仪式上还公布了由广东省博物馆协会推介的“2020年广东博物馆开放服务最佳做法”名单,以及广东省文物保护基金会推介的“2020年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年度人物”。其中,在“2020年广东博物馆开放服务最佳做法”名单上,深圳博物馆获得“最佳展示推广奖”。此外,深圳市梵亚艺术博物馆的游卓凡、深圳市古迹保护协会的曹伟获评为“2020年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年度人物”。
附:一、“2020年广东博物馆开放服务最佳做法”名单
1、最佳展示推广奖:深圳博物馆
2、最佳教育推广奖: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3、最佳宣传推广奖: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
4、最佳导览服务奖:鸦片战争博物馆
5、最佳社区服务奖: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
6、最佳进步奖:大埔县博物馆
二、“2020年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年度人物”名单
1、广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馆:蒲重良
2、深圳市梵亚艺术博物馆:游卓凡
3、深圳市古迹保护协会:曹伟
4、广东大观博物馆 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丁方忠
5、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李炳炎
6、普宁市博物馆:江宁文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陈伊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