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人才、科技、资本、产业转化于一体的美国硅谷,一度成为了高科技产业创新的代名词。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应如何打造自己的科技创新高地?如何培养本土创新型人才?应瞄准哪些颠覆性创新领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9月25日,2021清华五道口金融赋能科技与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圳举办。论坛上,来自学术界、教育界、金融界的院士专家们就上述问题给出了“大咖”观点。
论坛现场
深圳亟需培养哪类人才?
面对未知眼里有光的人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泉水12年前作为首席教授在清华大学创办了“钱学森班”,探索出独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在力学和工程前沿交叉领域极富创造力的学术英才。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生属于外驱型的A型学生,即门门课程都拿A,但在他人的要求及评价体系下,只瞄准短期目标,知识具有局限性、确定性及封闭性。而我们要培养的是内驱型的X型学生,善于寻找自己最有激情的研究方向,面对未知,眼里有光,充满好奇,勇于探索,也敢于失败。”郑泉水在演讲中说道。
郑泉水院士发表主题演讲
如今,郑泉水将“钱学森班”的成功经验带到了深圳,“零一学院”应运而生。作为深圳零一学院(筹)发起人,郑泉水表示,深圳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最需要的是源头创新人才,而创办零一学院就是要瞄准“从0到1”的前沿性大问题,吸引院士甚至诺奖得主级的大师,带领X型学生,共同探索前沿科技的“无人之境”。
同样落户深圳并致力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还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教授杨军。曾在加拿大第一个工业4.0研发中心任职的杨军,习惯用4.0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在论坛上他特别提到,目前科研也进入了4.0时代,有了第四个范式。
杨军院士发表主题演讲
“在数据驱动时代,知识的倍增周期已经从19世纪的50年,缩短到现在的13个月,而未来甚至可能缩短到12个小时。如今,传统的学习思维已过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将比知识更重要。”杨军认为,数字时代更重要的是从不确定性、不完整、模糊、动态的数据中寻找规律,从看似无用的知识当中找颠覆性的可能。
源头创新应瞄准哪些领域?
能“开道超车”的颠覆性技术
有了创新型人才,还要找准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亚太工程组织联合国主席黄维在主题演讲中提到,“换道超车”和“弯道超车”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颠覆性创新,唯有“开道超车”才能将科技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柔性电子技术提供了这个可能性。
黄维院士发表主题演讲
“柔性电子器件具有可变性、便携式、质量轻、可穿戴等特性,可应用于医疗健康、人机互动、穿戴电子、能源系统、存储计算等多个领域,是高度交叉融合的颠覆性科学技术。”据黄维介绍,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TechEx预测,柔性电子产业规模在2028年将达到3010亿美元,处于长期高速增长态势。
黄维认为,柔性电子将成为智能时代的关键核心科技,同时也是我国目前具有优势的研究领域,他特别呼吁深圳充分利用电子产业基础,打造柔性电子产业强市。
在医疗器械应用领域,与柔性电子相辅相成的是生物传感器。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张学记在论坛上介绍了另一项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生物传感器。
张学记院士发表主题演讲
什么是人工智能生物传感器?“人是由物质组成的,多巴胺、肾上腺素等控制着我们的情感,端粒酶影响着人体的衰老,可以说掌握了生物传感就知道了生命密码。”张学记进一步解释说:“生物传感器收集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环境信息等等,而人工智能生物传感器最大特点是可以自我学习、自我修复和自我决定。”
据介绍,张学记团队是世界上首个提出“智能生物传感”概念的实验室,目前在汗液传感、可吞咽式传感、眼镜式生物传感及植入式生物传感方面均开展了研究。
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科技为手段,金融为工具
9月初,深圳生态环境“基本法”实施,是我国首个生态环境保护全链条立法。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变革目标?一方面科技是重要手段,前文提到的柔性电子技术就高度契合并能够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金融将成为推动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工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成员、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盟浪科技董事长马蔚华在论坛上着重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介绍了ESG发展趋势。
马蔚华发表主题演讲
ESG,指的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责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ESG投资是联合国倡导的、近年金融领域较为流行的投资策略。马蔚华在演讲中提到,我国正在加速构建ESG生态体系,2020年深交所也将ESG纳入信披考核。2021年以来,1092家A股公司发布了2020年ESG报告,这一数字在2009年仅为371。
“在ESG的基础上,影响力投资是更高层次的概念。当企业决策的时候,在每一笔投资发生的时候,企业就应当注意到经济效应和社会价值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经济活动产生的污染。”马蔚华呼吁深圳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