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微综艺展览直播吸粉!“云”端漫步,领略最美江南

读特驻沪记者 匡彧 文/图
2020-05-18 18:27
摘要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上海博物馆在全网推出直播节目“春风千里 诗画江南:江南文化艺术展抢先看”,通过在线“云观展”,让观众足不出户畅游春风千里,领略最美江南。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样性和包容性”,上海博物馆在全网推出直播节目“春风千里 诗画江南:江南文化艺术展抢先看”,通过在线“云观展”,拨开上博年度大展的神秘面纱,逐一揭晓展品的亮点与看点,让观众足不出户畅游春风千里,领略最美江南。

本次直播由上海博物馆策划,SMG融媒体中心参与制作,东方卫视主持人王爽在镜头前引领观众走进展厅,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研究馆员谷娴子担任讲解专家,开创了“微综艺展览直播”的新模式,直播充分融合专家导览、电视综艺和学术对话等多种节目形式。节目中,上海博物馆邀请著名节目主持人曹可凡现场演绎“诗书画”,同邀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熊月之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展开深度对话,共同解析江南文化研究以及展览背后隐藏的学术话题,对话内容既有趣味性,也富有学术深度和广度,由此搭建起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与互动的新平台。

直播伊始,身在南京博物院——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的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通过大屏幕“云在场”的方式,为观众提前录制了一段导读,介绍本次展览的背景和策展思路,他表示:“发掘馆藏文物优势,服务上海城市战略乃至国家战略,举办提升至‘江南文化’层面的专题展览是上海博物馆立足时代、弘扬文脉、助力发展的必要工作。”

特邀嘉宾熊月之和任小文是江南文化研究、上海史研究领域的大咖。对话中谈及“江南文化与上海文化两者间的关系”这一话题,熊月之认为:上海是江南的一部分,上海文化有自己地区的特殊性,上海和江南的关系就是一个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对如何传播江南文化、讲好江南故事的问题,任小文透露:“上海市社联与上海博物馆合作,将于近期推出‘江南文化讲堂’常设平台,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对江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系统梳理,让广大市民和对江南文化感兴趣的人们对江南文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有全景式的了解。”

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重镇,在江南文化相关的历史与艺术方面有相当可观的文物收藏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且已举办过数十场与江南相关的特展。本次江南文化艺术展的展品近200件(组),囊括了骨角器、石器、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刻本藏书、漆器、画像砖、玉器、家具、印章、竹刻等众多类别,将通过五大版块,以专题的形式聚焦江南的文化特征,将分别呈现崇勇尚智又文秀典雅的江南基调、安礼乐仪又旷达洒脱的江南性情、治平济世与明德修身的江南人物、阳春白雪与市井浮生的江南风尚、抱诚守真又开放兼容的江南气度。

据了解,为了让观众能在“国际博物馆日”抢先看展,上海博物馆精心设置了直播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虽然是线上提前剧透,也为观众留下了线下观展的好奇心和悬念。为了扩大传播效果,上海博物馆调动全网资源,还开通了人民号、B站号、快手号,其中5·18当天上线更新的上海博物馆快手号仅一场直播就吸粉5000多人,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带动了年轻观众的热情参与。

参加了“云观展”,5月26日,观众可以亲临上海博物馆观看“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江南的景,江南的物,江南的人,江南的诗,都在曲径通幽的展厅中徐徐展开。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驻沪记者 匡彧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