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在好莱坞,电影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艺术
读特记者 邓晓偲
2020-05-16 12:50

在好莱坞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其实藏着许多错综复杂的博弈,电影公司平淡无奇的财务报表下,也隐藏着许多秘密。成熟的好莱坞电影工业眼里,你也许听过阴阳合同,听过替身抠像,或者是虐粉提纯……但你可知道,这都是好莱坞链条里的一些小儿科玩法。在小到在爆米花里多放盐、从电影胶片里炼银,大到分文不花拍出《指环王》级巨制、跨国玩转的退税政策……就算电影票房失利,但经营企业的基本功,还是可以让电影公司起死回生。

要知道,在好莱坞,最怕被媒体曝光的不是大明星,而是幕后大佬们的经营绝招。那些你在报纸娱乐版上一瞥而过的娱乐圈花边新闻,背后都有一套精密的商业机制。为什么电影里充斥着车子对撞和爆炸?为什么有明星愿意放弃千万片酬免费出演艺术片?为什么世界上最大、最具有偿债能力的电影公司,还需要从华尔街借钱?在这场超现实、高风险的游戏中,最不可能的答案,可能是最真实的答案——电影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艺术,而是创意、资本与权力的博弈。

在《好莱坞电影经济的内幕》一书中,美国资深记者带我们深入好莱坞的“龙潭虎穴”,为我们一一揭露造梦工厂产业链的运作内情。在这部融合了娱乐八卦、行业内幕与交易案例的“商战大片”中,手握大权的投资人、聚光灯下的明星、隐身幕后的律师、站在与观众打交道第一线的院线经理轮番登场。作者游刃有余地穿行其中,与内线人士闭门密谈,解析金钱游戏中的不成文规则,考察好莱坞面对数字浪潮冲击的反应……

《好莱坞电影经济的内幕》(美)爱德华·杰伊·爱波斯坦 著 郑智祥、胡旭申 译 后浪·台海出版社 2020年5月


书评:好莱坞不会告诉你的事

如题,好莱坞在盛产幻象、愉悦之外,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面向。爱德华·杰伊·爱波斯坦(Edward Jay Epstein)在《好莱坞电影经济的内幕》中,就表示“好莱坞八卦对大众来说十分有趣,但却模糊了许多隐藏在电影底下的实际情况”。

那些把纸醉金迷、桃色绯闻、恩怨纠葛、利益纷争等同于娱乐圈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个名利场的生存法则、运行现状。但它不是全部,至少,在爱波斯坦看来,好莱坞一手是“创意”,另一手是“生意”,而且后者占绝对主导。如果拿两部电影打比方,人们看到的是《好莱坞往事》,爱波斯坦想告诉人们,不,它更像《华尔街:金钱永不眠》。

对比其他有关好莱坞的书籍,爱波斯坦尝试了一种新的角度和写法。他会把调查记者的掘地三尺、政治学科的现实主义、产经新闻的分析报道,还有大众读本的话题迎合等风格融于一体,去呈现别样的好莱坞。这是一个在历史、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之外的视角,它更接近于资本世界里、商业运作下的打量。就成果而言,爱波斯坦的作品在同类中独树一帜、引领风骚。

《好莱坞电影经济的内幕》是爱波斯坦继《制造大片:金钱、权力与好莱坞的秘密》之后又一本揭秘好莱坞“幕后”真相的著作。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创作“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纠正人们对新好莱坞经济现实的认知误差”。这个“新好莱坞”的称谓有托马斯·沙兹在《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中的意味,指的是1960年代末期以后的好莱坞,不断面对着来自电视、DVD、视屏点播、在线流媒体冲击下的娱乐工业重镇(一个文化概念上的“场域”)。有一个观点爱波斯坦说得没错,“新的好莱坞也不再仅局限于影院了”,下半句他没讲,但整本书都在论证他的“潜台词”,时代新旧更替,手法推陈出新,但核心规则永不过时。

作为《制造大片》的姊妹篇,《好莱坞电影经济的内幕》依旧强调了前作中提出的“好莱坞唯一看重的艺术,就是谈生意的艺术”这一主题。不过在章节编排、文本叙事上,本书显得“轻”了许多。全书收录的七八篇文章,主要选自爱波斯坦早前在《纽约客》《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报刊上发表过的专栏,因此,篇幅较短、措辞更通俗。和《制造大片》一书相比,虽然不少内容有重合,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思想更为精要,不失为《制造大片》的精华浓缩版。

爱波斯坦被称为“最懂好莱坞现实的专栏作家”。从他的口中,我们能了解到影视圈中的诸多门道。其中,有些是借由资讯市场的发达,人们众所周知的;有些则是非深入其中,无法一探究竟的。例如以院线电影收入为例,绝大多数人普遍认为票房是一部电影或是一家制片公司所获得的全部利润。事实上,票房最多只代表了院线的票房收入,而院线只会将大约50%的票房收入折给发行商。此外,发行商还另外负担了制作拷贝与广告宣发的成本。发行商还要将发行费用也计算进去,通常发行费用占票房收入的15%至33%……在今天,这些信息已经作为影视业不能不知道的“知识点”被民众所熟知,就如同在计算我国某部院线电影的票房分成时,随便网上输入关键词就可以得到如下信息:扣除总票5%的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和相关税费3.3%之后为可分账票房,在可分账票房中影院抽成50%、院线7%,剩余43%归制片方与发行方所有,发行方一般收10%的发行代理费,因此制片方实际收的是净票房的33%。但在书中,爱波斯坦要说的是,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无论一部电影有多么卖座,到最后一定都会赔钱”,同时支撑好莱坞星光灿烂的底气(“钱”)其实是从后端收入(backend)而来。

爱波斯坦无愧于媒体给他的封号。凭他对这个行业内部机制的了解,就像书中呈现的那样,可不光只有票房如何计算,还有为什么明星通常不会亲自上阵危险镜头、电影里纽约街头为何那么像多伦多、独立制片的融资渠道有哪些、各大强档影片为何不容易档期冲突,还有,那个被爱波斯坦戏称为“笑话”,但实则是影院盈利不二法门的“在爆米花中多加盐”(这样就能多卖得出去饮料了)。

对于好莱坞,尤其是各种商业套路的熟悉,据爱波斯坦自称,得益于业界人士的鼎力相助。当然,从另外一方面看,也彰显了爱波斯坦在这个行业里的人脉、资源和威望。在书中的前言部分,他就介绍了自己与电影公司高层、好莱坞众多制片人、导演、营销人员、美国电影协会部门总监等众人的社会关系,尤其还自豪地谈及了他和世界知名导演奥利弗·斯通的私交,使他在《华尔街》电影中客串了一角,过了把戏瘾。而本书正是得到了这些人的大力协助和无私贡献,才使得“内幕”的披露有理有据、有料有趣。

好莱坞一直试图给外界营造灵感与艺术、明星与传奇诞生地的景象,这一点固然没错,但爱波斯坦想更进一步地点出它商业行为的本质。既然是商业,唯利是图、榨取利润是根本目的。这就是为什么好莱坞不太喜欢“原创”,而更乐意从已经被市场接受了的、商业上取得成功了的题材和类型中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例如《哈利·波特》系列、《星球大战》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蜘蛛侠》系列、《碟中谍》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等,并巧立正传、前传、外传、后传、别传等各种名目。在此,爱波斯坦通过大量看片,提炼了一个从“点石成金”典故中命名的“米达斯公式”(The Midas Formula,在希腊神话中,一个名叫米达斯的国王具有点石成金的能力)。

这个公式早在《制造大片》中就被出现过,在本书中再次提及。它包括九个要点:这些电影的主题都是从童话故事、漫画、连载小说、卡通,或者是主题乐园设施中发展出来的;主角大多数是儿童或是青少年;电影剧情就像童话故事,主角往往由弱变强,成为大英雄;电影对于性的态度要相当坚定,但不一定是要柏拉图式的;电影里出现的角色可以向玩具或电玩产品授权;电影当中只会刻画“象征性”的冲突,也就是说这类冲突也许会令人眼花缭乱,也许场面很大很嘈杂,但不会描写得太过真实,更不会见血;结局一定是皆大欢喜的,超级英雄一定会打败反派或者是超自然的力量;使用传统或是数字动画来创造电影里出现的动作、超自然力量,或是雕琢场景;电影在选角的时候,不一定会采用一线巨星——至少不会找最“大咖”的来出演。

好莱坞不会告诉我们的事有很多,除了种种套路,还有它向来就是创意、资本和权力的结合体。爱波斯坦以一手的资料、鲜活的事例、辛辣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通往这个浮华世界的密钥。鉴于《好莱坞电影经济的内幕》成书时间较早,虽然新版补充了部分内容,但还是有些年头了。尤其是在网飞全面崛起、迪士尼并购了福克斯,好莱坞又有新的剧情发展,于是我们自然会期待爱波斯坦的续作新番。

二〇二〇年五月十日

作者:杨吉 (法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晶报供稿)

编辑 刘珂

(作者:读特记者 邓晓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