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或将终结 闪存阵列将成云计算存储介质

读特记者 闻坤 实习生 李宝华 文/图
2017-05-12 17:00
摘要

在这一背景下,由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主办,柏科数据协办,主题为《云计算下的数据存储新探索》的2017存储技术论坛于5月12日在深圳丽雅查尔顿酒店成功举办。

数据将取代石油成为社会的核心资源。如何更高效地存储数据,挖掘数据价值,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获取更高利润的手段,更是人类扩展认知、启富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背景下,由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主办,柏科数据协办,主题为《云计算下的数据存储新探索》的2017存储技术论坛于5月12日在深圳丽雅查尔顿酒店成功举办。此次论坛邀请到学术界、企业界200余位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在“云”时代下,如何存储企业乃至社会最重要的数据资产。

论坛首先由现任工程院院士王恩东进行了题为《融合架构引领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报告。智慧计算引领着人类社会的智能化发展,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人类社会正朝着“物理世界信息化,信息世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数据的规模越来越大,种类结构越来越复杂,传统数据中心将服务器、存储设备进行简单堆积、以交换机连接,再辅以虚拟化软件进行资源调度和管理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必须进行数据中心架构的变革。而融合架构无疑是未来数据中心发展构建的关键方向之一。

院士王恩东认为,融合架构数据中心即硬件重构+软件定义,其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硬件上实现散热、电源、管理功能等非IT资源的集中化和模块化,并利用软件虚拟化技术实现计算、存储等IT资源的池化和集中管理。在这个阶段可以看做服务器就是计算机。第二阶段,进一步将非计算部分的存储、网络等IO设备进行池化,机柜内采用硅光电等新兴通信技术进行高速互联,并以软件定义的计算、软件定义的存储和软件定义的网络来满足业务需求。也就是硬件上将整机柜当作一台计算机,并实现完全的软件定义。第三阶段是最终将CPU、内存等所有的IT资源完全池化,从硬件上可实现任意组合,根据应用需求智能地分配和组合相关资源,实现完全意义上业务驱动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也就是硬件上将整个数据中心当作一台计算机,软件上实现业务驱动和应用感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融合。

随后,柏科数据天使投资人,我国“U盘之父”成晓华先生为在座来宾带来主题为《云计算下的闪存革命》的演讲。全球云计算的市场规模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以IaaS、PaaS、SaaS为代表的云服务正在改变着各种应用的服务形态。然而,在日益密集的数据访问频次及海量膨胀的数据增长下,通过原有机械磁盘作为云存储介质,已愈发无法满足高性能云计算平台的存储需求,而闪存阵列通过几代产品的发展迭代,已在IOPS、带宽、能耗、寿命等方面完成全方位的超越,成为云计算存储介质的大势所趋。

美国半导体协会NACSA理事、美国Marvell公司技术总监张振宇认为,随着大数据与AI技术不断成熟与完善,海量级的数据分析已能够为改善全人类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提供有效的意见与决策方向。从消除全球饥饿到延长人类寿命,从健康管理到心理调节,大数据技术正发挥着日渐显著的作用。而模仿、记录人类完整的生命信息,继而开展更为高效的分析及方法展现,现有的存储设备从性能、容量到价格、能耗,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需求。技术方面,从HDD到SSD,从2D NAND到3D NAND已经让存储变得更快、更高效,价格也日趋低廉。而在数据链生态建设、数据搜集、数据完成性方面,全社会依然需要携手合作,共同通过数据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见习编辑 耿超逸

(作者:读特记者 闻坤 实习生 李宝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