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3 日,记者从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在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国际仲裁院为确保仲裁的安全高效,实行 " 信息化、一站式、全流程 " 非接触式仲裁,努力为当事人提供安全高效、更低成本、国际一流的商事争议解决服务,同时着眼 " 降低成本 ",坚持 " 国际一流 ",大幅减免仲裁费,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持续提升仲裁员国际化水平,为深企出海 " 保驾护航 ",持续提升国际公信力和全球影响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据介绍,为减少人员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实现足不出户解决纠纷,深圳国际仲裁院第一时间升级三大科技平台:网上立案平台、视频开庭平台、证据交换存储平台,实现了当事人 " 网上立案 "" 网上证据交换 "" 网上调解 "" 网上开庭 " 的 " 信息化、一站式、全流程 " 非接触式仲裁。截止目前,通过网上立案的数量已达到 2188 宗,网上开庭、证据核对、身份认证、疑难案件研讨等视频连线数百次。深圳国际仲裁院采取远程线上服务案件的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00% 以上。远程开庭的推广,不仅能有效避免人群聚集,阻隔病毒传播,同时还可以提高案件流转效率,实现疫情防控与纠纷解决两不误。
为更好地发挥网络远程仲裁的优势,鼓励当事人积极使用网络远程仲裁服务,深圳国际仲裁院于 2020 年 2 月 6 日发布《关于共同应对疫情减免部分案件仲裁费的特别决定》(下称《决定》)。根据《决定》,在防控疫情特殊时期,双方当事人均同意使用深圳国际仲裁院网络仲裁服务平台参加仲裁程序的,仲裁费将大幅减免。其中,符合网络远程仲裁条件的案件,国内案件受理费全免,国际或涉外案件立案费全免,其他费用按照《仲裁规则》规定费率的 50% 收取;在网络远程仲裁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的,结合案件进行的不同阶段,在 50% 仲裁费的基础上再减免 10%-50%。预计全年直接为企业减负 3.8 亿元人民币。
仲裁费的大幅减免,不仅有利于降低疫情对仲裁程序和当事人权利的影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确保仲裁各项程序的有序流转,保障当事人的仲裁权利,又可以切实减轻企业解决纠纷的费用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维护稳定、有序、公平的营商环境。
为更好的解决特区企业涉及境外的各类商事纠纷,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深圳国际仲裁院在疫情防控期间继续坚持 " 国际化 " 的发展思路,持续提升仲裁员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增聘 46 名国际知名商事仲裁专家,仲裁员覆盖国家增加到 77 个,国际化比例达到 41.26%。在增聘的仲裁员中有 12 名是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首批 31 名专家委员中 29 名均已纳入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名册。高水平国际化仲裁员队伍的建设,为企业解决涉外商事争议吃下 " 定心丸 "。
" 新冠疫情是一场大考,同样也是检验特区法治建设的 " 试金石 ",通过疫情充分展现了深圳运用法治手段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进一步凸显了特区国际仲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 " 一带一路 ",建设国际仲裁高地的信心和决心。" 深圳国际仲裁院副院长安欣表示。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