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片推荐《云中行走》| 伟大艺术诞生于吃饱了撑的

记者 马强
2016-01-22 06:22
摘要

帕特伪造证件,佯装游客、白领、记者、工程师、建筑工人,寻找同样吃饱了撑的的无政府主义内应,在双塔之间的钢索上行走、下跪、起舞、躺倒,直接把钢索的杂耍走成了疯狂的艺术。

267663529579731564

今天推荐一部即将上映的电影《云中行走》。

1974年,菲利普·帕特在世贸双塔之间完成云中行走的时候,我们这边的阶级斗争如火如荼。

对于生活供给依赖于粮票布票的父辈们来说,帕特震惊世界的行为,当时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吃饱了撑的。

东西方之间的误读,恒常存在。梵高割耳朵,帕特走钢索,萨特拒领诺贝尔……在我们看来,都是吃饱了撑的的表现。

不过时过四十多年,西方世界里的菲利普·帕特仍形同神明:2008年,詹姆斯·马什以他的壮举为蓝本,拍出纪录电影《走钢丝的人》,次年获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2011年,美国画家莫迪凯·格斯坦又用油画笔法绘制记事油画著作《高空走索人》,复现帕特当年神迹;2015年,以《阿甘正传》扬名立万的大导罗伯特·泽米吉斯,再度以最先进的3D和CG技术高度逼真还原帕特当年壮举。

729578556613825055

现实中帕特因非法在纽约双塔走钢索而被捕。

帕特伪造证件,佯装游客、白领、记者、工程师、建筑工人,寻找同样吃饱了撑的的无政府主义内应,多次踩点,躲避警卫,历经焦虑、狂躁、幻觉和平静,在双塔之间的钢索上行走、下跪、起舞、躺倒,直接把钢索的杂耍走成了疯狂的艺术。

境界和平台的高下,决定了杂耍和艺术的分别。马戏团的大棚和纽约的摩天大厦之间的抉择,取决于你是否吃饱了撑的。

法律的职能,在于制定规矩;艺术的使命,在于制造惊奇。帕特走法律的钢索,赚艺术的欢呼,说到底还是因为吃饱了撑的。

命系钢索,帕特足够疯狂,也足够沉静,他说:“当你呕心沥血地投入工作,却看上去游刃有余,这才是一种艺术。”吃饱了撑的之外,这倒是真正的艺术家情怀。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嬉皮士、无政府风行,帕特一呼百应并且声名鹊起,自有一定的时代逻辑。

事实上,《云中行走》的故事,大多依存于史实。不过电影没有交代的是,女友安妮为何在帕特声名显赫之际要离他而去。

172889312018678379

影片对于帕特与安妮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美好”还原。

“事实上,我的生活完全被他消耗。他从没想过问问我是否有自己的追求。显然我必须跟从他。”在纪录片中,“安妮用了温柔、胁迫、侮辱、眼泪等各种方式,想要帕特带她去纽约。”并且在安妮到来之前,帕特已经和纽约的女粉丝上床。

这样的回避,显然是导演泽米吉斯的有意为之。呈现一个焦虑、自大、花心、神经质的帕特,那是新浪潮的理念,不是好莱坞的传统。

而泽米吉斯需要做的,是借助于傻子阿甘和疯子帕特,完成他的大美国意识形态抒怀:执着坚定,相信奇迹,敢于梦想,不屈于命运。他的故事,讲得煞有介事,用经典好莱坞式的思维和手段,再一次实现了横扫东西方的文化输送。

日本大导演北野武曾经戏谑地说过:“3D,也就拍拍黄片有用。”不过在泽米吉斯用《云中行走》,证明了北野武的片面。3D技术在这部电影里被用到了极致。壁立千仞,千钧一发,灯火阑珊中的纽约夜景,和晨曦初露时的城市俯瞰,《云中行走》不断用视效奇观,让人脚软、心跳之后惊叹。

14年后,在影片中不断用各种角度特效复现的世贸双塔,更像是泽米吉斯远隔时空发出的一封情书。他饱含深情地回忆着纽约地标的当年风姿,似乎正是对经历911重创的美国民众,一次交杂着缅怀和励志的心灵抚慰。

编辑 刘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