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好青年 | 王建涛:专注设备故障“排雷”的核电工匠

读特记者 唐珊珊 文/图
2017-05-02 22:29
摘要

设立工作室培养高科技核电检修队伍 王建涛一直有个梦想,建立一支世界一流的高科技核电检修队伍,工具是他发明的,工匠人才是他自己培养的。

按下启动键,发电机定子线棒全自动吹扫装置开始高效运转。检修工们可以轻松地观察设备运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四人倒班操作7天,每隔两分钟操作一次阀门,全神贯注观察压力表读数。

“看着检修现场到处都是我发明的高科技自动化工具,快速高效地干活,改变了大家以前重复千百次的检修动作,我很开心。”2017年“十大深圳好青年”获选者王建涛,是中广核的一名发电机检修主任工程师。从事检修21年,王建涛将自己的工作总结为搞自主、解疑难、消隐患、多创新、共进步。他也有一个梦想,就是用自主研发的检修工具,装备未来的核电工匠。

从中专生到研究员级高工和高级技师

1996年,王建涛中专毕业,进入中广核工作。面对工作实践,为了尽快上手,他充分利用8小时外的时间,研读设备原理,比对设备细节。同时,王建涛还参加了四年的在职专科学习和三年本科学习,获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为后期的技术创新打下专业基础。

王建涛从初级工开始,通过现场多年检修实践,以扎实的技能水平获得了“高级技师”。传统的高技能人才侧重于实践技能,对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王建涛则是两方面一起发展。他在国家公开电力专业期刊上发表9篇论文,获评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成为一名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发明54项专用工具为公司节省1000多万

维修是个重复性很高的工作,很多人年复一年重复劳动。而王建涛却不甘于现状,他总琢磨着如何创新。

从业21年,王建涛作为第一发明人研发了54项专用工具,比如,自动吹扫装置可以将吹扫时间从原来的7天缩短到1天以内,节约4名人力,已实现了130多万的销售额。

技术上的创新,也是王建涛追求的目标。大亚湾核电站的4台百万千瓦发电机是进口的,2006年以前,发电机的复杂维修,一直依赖英国专家。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2006年大亚湾一号发电机第11次大修,王建涛作为负责人,实现了英国进口发电机的自主检修,为公司节约了1000多万检修费。从此以后,中广核发电机走上了自主检修的道路。

此外,由于保护设置,一些发电机会频繁误报警,导致停机,每次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千万计。王建涛用了2年的时间不断钻研,发明了专门的试验平台,使报警次数从每年6次变成0。

设立工作室培养高科技核电检修队伍

王建涛一直有个梦想,建立一支世界一流的高科技核电检修队伍,工具是他发明的,工匠人才是他自己培养的。

为此,王建涛结合自己多年的检修经验,编写了“技能清单”,把维修过程发生的所有项目,依照发电机等母设备类别,分成不同的小类编制清单,使新员工技能上没有“漏网之鱼”。编写4本培训教材,开发2门专家级高端维修技术课程,内容主要为发电机重大、复杂故障,对根本原因进行深层次挖掘,从电气理论层面将故障分析透彻,提高发电机检修人员水平。王建涛也因此被同事称为“专业课程拓荒牛”,他带出的18名徒弟大多已成为发电机队长、主管工程师等检修骨干。

今年1月,“深圳市王建涛核电设备维修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成立,王建涛作为领办人,筛选了一批有一定工作经验、专业扎实、小有成就的好苗子,启动 “百人工匠”的培养项目,栽培未来的核电“百人工匠”。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唐珊珊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