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丰巢快递推行会员服务,“月卡5元,季卡12元”,可享“滞留包裹保管7天”,否则“4月30日起,将对滞留快件超时12个小时后收费0.5元/12小时,3元封顶,法定节假日不计费。”丰巢的这项新规引发热议,全国多家小区发生抵制行动。
丰巢快递柜属于近年兴起的共享经济之一,共享经济的一种“套路”就是先用最底价格优惠甚至贴钱培育客户、培养消费习惯甚至消费依赖,当一种消费项目形成一定客户规模、一定消费惯性后,突然从免费到收费或改变收费模式,让消费者“欲罢不能”,一番争议后,最终还得认账服输。这种事近来还少吗?比如QQ,比如滴滴等等。
凡事都得有理由,拦路打劫都得说声“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虽然起作用的是板斧,但总还要说出道义上的理由。但我们关心的是“程序正义”,关心的是这事到底应“谁说了算”,这就要“捊一捊”了:
首先,任何一种“共享”商业模式,都是有一批“精算师”精算过的,就像一个新险种、一种理财产品、一种博彩品种,精算的目标就是不能让“东家”亏钱,所以,任何一种模式都是以少数的专业精算师来对付人数众多却毫无专业能力的“上帝群(我们且把客户称为上帝吧)”,要算账,你是算不过人家的。这一点上,大众应该有共识,共享经济不是公共事业,必须允许商家赚钱,不能一看见商家挣钱就骂“无良”。
第二,任何一种“共享“商业模式”都是“血拼”出来的,在培育客户、培养消费习惯的过程中是砸了大钱出了血本的,这种代价的后果,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然后形成巨头垄断的格局。实际上,形成巨头垄断后,这种商业模式已经充分“排他”了,这种“排他”包括:社会做了,政府就没必要做了;巨头做大了,小资本就不敢再做了等等。那么,一种面向大众的服务模式就有公共属性了,消费习惯了,又舍此无他了,这时候将原来不收费的改为收费,你不服又能怎么样。
第三,“共享”商业模式还有一个特点,是靠“流量”赚钱的。以丰巢快递为例,客户规模数以亿计,从客户那里取收个“0.5元/12小时”,谁会在意呢?让会下功夫理论呢?但“精算”们肯定能算出来,这项收费会是个多么让人咋舌的天文数字。
丰巢发布了“致亲爱的用户一封信”,说“从上线会员功能以来,丰巢12个小时内取件比例提升了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天早上可以空出近百万个格口”,还说“丰巢全国累计铺设超过18万个智能柜,哪怕周转率提升仅仅1%,出会带来极大的资源使用率提升。”当然,丰巢不方便透露,此举收取了多少会员费?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对这种商业模式的制度管理、法规规范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类似事件不断引发争议,应该引起政府管理层面的高度重视:共享经济有“公共属性”,有“公共属性”就应有公共的规则和制度,应当尽快建章立制,考虑引入“听证制度”,让收费定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制可管,而不是单由一方说了算。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