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前《宝安报》上的深圳平湖故事
陈建平 文/图
2017-04-28 21:45

昨天的新闻,成为我们今天解读历史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

近期笔者到宝安区档案馆查阅资料,在1958年的《宝安报》中,发现了多篇有关平湖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虽显零散,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那个年代里,平湖基层组织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思想情况,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提供了一种参照。

田间学习。山厦社区 供图 

先看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58年9月5日《宝安报》头版,作者蔡锐基,生动叙述了平湖、雁田两个乡开展生产竞赛评比的情景:

八月三十日的清晨,东莞雁田乡152位兄弟来到了平湖社。

平湖乡和雁田乡的人民,历来有着良好的亲戚关系,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由于封建势力的挑拨离间,把良好的关系疏远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平湖雁田又和好如初了。

今天,在两乡倡议下,由双方派出300多个代表,组成生产友谊竞赛评比队。大队一路浩浩荡荡,奔往两乡每片每块田,用认真和互相学习的态度进行评比,互相交换意见。

雁田社批评了平湖排灌工作没有做好;平湖乡也对雁田插秧规格疏、株数少、浅犁提出了意见。第一个回合评比结果,平湖以“田好规格好、株数好、深犁好、试验田好”压倒了雁田,平湖获胜。

8月31日晚,召开两乡(两县)群众大会,签订了竞赛协议书,双方代表表示决心,雁田代表说:“红旗要插我乡上。”平湖代表说:“红旗誓插凤凰山。”

第二篇通讯发表于1958年9月19日《宝安报》第二版,作者唐鸣,题为《在一个普通的村子里—山下社散记》,“山下”即今“山厦”:

插了红旗以后

本月初,山下社进行队长干部的调整工作——拔白旗,插红旗,把原来一些上中农或暮气沉沉、缺乏干劲、无力领导大跃进的生产队长调换,把一些有朝气、有干劲、有社会主义热情的贫下中农或党团员提拔到队领导岗位上来。

这些鲜艳的红旗插上以后,立即成为群众的行动旗帜。他们积极带领群众、动员群众,使生产面貌为之一新,一跃千里。自从插秧结束后,山下社曾屡居下游,社员出勤率只有七、八成,而且出勤晚,没有打夜击;中耕进度慢,平均每人一天才耘田七、八分;积肥运动开展不起来,拆旧房屋问题在生产队长里面讨论说,全社只能拆七间。现在,情况可完全两样,出勤率达到百分之百,早出晚归,而且加夜击;全面实行了个人责任制,中耕进度大大加快,每人日耘田一亩七、八分,全社从每天中耕30多亩提高到140多亩;积肥运动开展起来了,已经拆了旧房屋30多间,田头粪缸从280多个增加到600个。

忘我的人

一接到发动群众献铁卖铁的通知的时候,社主任叶润牛就马上和妻子阿钻商量,妻子一句话没说就翻东搬西地找废铁,可是这些废铁是卖呢还是献呢?她心里想来想去,想不出一个道理。眼前的问题是,手上已经没钱了,还是卖几个钱回来补贴家用吧。因此,她就问润牛:“这些废铁卖了吧?”“不行!应当要献,我们是干部呀,如果是卖,怎么向群众做工作呢?”叶润牛一点也没有犹豫。

青年叶润牛。 受访者供图

就是这个时候,社主任家里没有一个钱,可是,润牛就一点没想到自己。

第三篇题目为《以实际行动迎接人民公社的建立,平湖乡宣传办公社推动了当前生产》的报道,发表于1958年9月14日《宝安报》头版,作者署名为“本报记者”:

本月10日该乡召开了全乡社、队干部、党团员和积极分子会议,乡党委书记周焕东同志作了报告。当他讲到本乡将要与布吉乡合并办公社时,大家都为之振奋。会上,大家根据报告精神,集中讨论如何搞好当前生产,来迎接办人民公社。通过大字报、唱山歌、龙舟、粤曲等方式开展了热烈的竞赛。会后,各社又相继召开了群众大会。

干部和社员思想觉悟的提高,大大推动了当前生产……自从插秧结束以来,该乡各社社员早上出勤很迟,晚上也很少打突击,现在早上天未亮就出勤了,晚上也打突击积肥。该乡过去平均每天出勤只有2800多人,现在有3400多人;过去平均一天中耕580多亩,现在增加到880多亩……

195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巩固。为了尽快改变我国“人口大国,经济小国”的落后面貌,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全国迅速兴起了大办工业、大搞农业的“大跃进”高潮。宝安县提出了农业发展40条纲要,开展了史无前例地以水利和积肥为中心的生产运动。1958年4月27日,中共宝安县委召开干部扩大会议,县委书记朱德全代表县委作了题为《苦战三年提前实现四十条改变宝安面貌》的工作报告。他明确提出,粮食今年达到亩产千斤(争取1200斤),其他如甘蔗、油料、畜牧业等,也比原定指标大大增加;水利建设,决心一年内(至明春)赶上潮安,赛过兴宁,成为全省水利先进县。苦干一年,在全县范围内完成自流灌溉网,彻底消灭旱患洪灾,消灭光山秃岭,并同时做到乡乡水电化、自来水化,为实现稻谷千斤县和加速农业机械化而奋斗。①1958年8月18日,宝安县再次召开三级干部扩大会议,号召全党全民紧急动员起来鼓起冲天的干劲,开展万担肥万斤粮二万斤番薯运动,提出要赛过东莞、超过潮安、压倒韶关惠阳,勇夺全专区全省第一。②在此背景下,平湖乡干部群众也紧跟形势,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和声势浩大的兴修水利、群众性积肥活动。1958年春夏之交,四十多天未下雨,十年九旱的平湖抗旱形势严峻,地势最高的平湖、伍屋两个社有2200亩田面临绝收。遵照县委第一书记王志的指示,平湖乡党委带领发动群众筑“天桥”从甘坑水库运水到凤凰山下,从5月10日动工到19日通水,仅用一周时间就使2200多亩禾田受益,另有300多亩旱地变为水田,创造了平湖有史以来的水利建设奇迹。③而早在1956年,为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山厦群众在书记邬见成、主任严树宝和副主任叶润牛等干部的带领下,历时四个多月,全村400多劳力挖土石四万余方,修建了罗山水库。1958年,在全民大办钢铁运动中,家家户户将烂锄头、烂砍刀、破锅及旧门窗上的废铜烂铁收集起来上交,时任山厦副主任叶润牛带头捐废铁就是当时干部思想觉悟高的一个缩影。1958年10月1日,平湖土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揭开了宝安县炼铁运动的序幕。④山厦还办起了集体食堂,村民过上了“天天有干饭,餐餐四个盘”的生活,但由于粮食短缺以及“大锅饭”造成的浪费,不久宝安县许多公共食堂就难以为继,要用番薯、木薯来代替主粮,山厦的食堂只办了三个多月,到1959年初就停办了。

编辑 曹亮

(作者:陈建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