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马洪基金会联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政务公开‘金秤砣奖’评议活动”在深圳银湖CDI大厦举行。来自多个地方政府的代表、深圳智库百人会智者、众多专家学者等共同见证了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政务公开“金秤砣奖”结果的发布。
五家“金秤砣奖”、六家“银秤砣奖”得主脱颖而出
据了解,此次活动共评议出五家“金秤砣奖”、六家“银秤砣奖”得主。四川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这五家政府单位同时荣获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政务公开“金秤砣奖”。广东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吉林省人民政府和辽宁省人民政府这六家政府单位共同荣获“银秤砣奖”。
考虑到疫情发展的实际情况,此次评议活动未将疫情严重的湖北省和仅1个确诊案例的西藏自治区纳入评议范围,仅对29个省级政府单位展开评议。
马洪基金会创会理事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李罗力总结分析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各地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政务服务无疑是一次大考。马洪基金会经过慎重探讨和科学论证,决定在这个特殊背景下,启动新一届中国地方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政务公开“金秤砣奖”评议活动,以便更真切、更深刻地反映中国地方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现状。
评议活动结果发布现场。
仅四省在首发确诊病例发生后的48小时内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
记者了解到,本次评议活动的指标体系设计通过创新体现出五大亮点。首先是服务导向。相比往年的“金秤砣奖”评价体系,此次指标体系中直接涉及到政务服务信息的比重明显增加。此次指标体系20个三级指标中,直接涉及到政务服务信息的指标就达到了11项,占比达到55%。为了将疫情防控这个特殊时期的政务服务与政务信息公开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在政策、法律依据方面,除了参照《信息公开条例》外,今年还特别增加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国家政策、法律为依据。
其次是差异导向。结合疫情在国内发展的时间链,主办方对29个省所公开的疫情信息进行全面搜集,理顺不同阶段的公开要点和重点。除了政务公开的常规性指标,还设计了差异性指标,对29个省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横向评议。如:复工复产中的政策发布,最高分有9分,而最低分仅有0分;便民服务中的互联网+,最高分有8分,而最低分仅有0分;情况通报中的及时发布,最高分有6分,而最低分仅有0分。这些差异性指标的设计,更真切、更立体地反映了地方政府的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和政府治理的现状。
此外,本次评议活动的指标体系设计还体现了群众导向、优化导向和效率导向。不仅更多地考虑到普通群众、医护人员、特殊人群等群体信息需求的特定视角,也从信息采集的范围、渠道、公开方式、时效性、监督保障等多个维度,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优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评议活动还增加了一项启动重大卫生公共事件响应效率的加分项,对第一批做出准确判断并最快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的三个地方政府,给予加分奖励。
李罗力表示,从各项指标的分值结果看,29个地方政府在违法查处、心理疏导和惠企举措方面普遍做得较好,整体评议分值较高。29个单位均获得“违法查处”一项指标的满分,26个单位获得“心理疏导”指标的满分,24个单位获得“惠企举措”指标的满分,未得满分的单位没有出现零分的情况。
但是从各地政府疫情期间信息发布的普遍情况来看,也有一些指标的失分情况比较严重。
第一是疫情信息的及时发布问题,仅4个省在首发确诊病例发生后的48小时内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另有4个省始终未就新冠疫情召开过新闻发布会,未向群众及时通报当地的疫情信息、防控举措等。
第二,虽然29个省都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但只有四川省和上海市在第一时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完整公开成员单位信息,剩余27个省未及时公开或仅仅公开成立的信息。第三是结合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要求,多地政府均推出了疫情期间的便民服务事项。作为一项差异化考察指标,仅上海市获得了该项指标的满分,剩余28个省均缺少“确诊患者流动轨迹”“定点隔离酒店”等信息,未能为群众的自我防护提供准确的指引。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导向深化政务公开,以公开促服务”
结合地方政府优化疫情政务公开情况,李罗力建议,加快数字型政府建设,各个省级政府单位尽快建立和建成省域-市级-县域-乡村的长效信息互通体系,确保各项防控举措在短时间内及时、准确、高效地送达各个层级政府单位,在第一时间得到执行和落实,遏制疫情的迅速蔓延。
同时,应升级各类应急防控体系。各地政府以此次疫情为对标,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完善各地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建立以“明确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事件反应机制。全面建成以“预防-主动”为主的应急响应体系。在补齐原应急响应体系的缺失和薄弱环节基础上,拓宽应急响应体系的覆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等领域,分级分层做好对应举措。强化应急程序的联动保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响应,各部门应当根据自身职能迅速启动对应的应急举措。
此外,还要做到公开透明稳定民心。各地政府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公开的依据,以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为参考,主动、及时地向公众发布疫情相关信息。结合疫情发展的实际情况,阶段性地从群众的信息需求角度出发,调整信息公开的重点,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并且,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导向深化政务公开,以公开促服务。通过政务公开,促进政务服务,进而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是中国政务公开方面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
据悉,马洪基金会首创的中国地方政府政务公开“金秤砣奖”评议活动此前已举办四届,深受各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此次马洪基金会开展疫情期间地方政府的政务公开“金秤砣奖”评议活动,是对金称砣奖评议活动的又一个创新举措。今后,马洪基金会还将继续在推进政府政务公开以及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等方面提供助力。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