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这些疫苗谣言害了孩子!深圳家长快来涨知识
读特记者 余海蓉 深圳卫计委
2017-04-25 22:12

4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碰巧最近有一则在家长圈中刷屏的谣言,一位有「良知」的「疫苗工作者」,用自己的「多年经验」劝说大家不要给孩子打疫苗。我们正好借此机会辟个谣。

 谣言 1

大家都打了疫苗,所以我不打也行

 

【辟谣

接种疫苗更重要的意义是保护那些比较脆弱的人,这样一来,大家就能形成一道群体性的「免疫屏障」,严重的疾病就无法在人群之间流行。

如果不接种疫苗(或接种率较低),不仅是个体会得病,而且会大大降低群体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效果。

很简单的道理,要是人人都这么想,最后谁也不会打,这样就只会应了那句老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谣言 2

疫苗的副作用很厉害,打了反而有危险

【辟谣

对大多数人来说,疫苗是非常安全的。

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 3 种:

第一种是接种部位的红、肿、热、痛,以及全身发热等;

第二种是与免疫机制有关的过敏反应;

第三种是减活疫苗中活细菌或病毒造成的感染。

疫苗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只有百万分之一。

就算打完疫苗有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接种后的 24~48 小时内,后期再发的可能性很小。

谣言 3

得病获得的免疫力,比打疫苗的更好

【辟谣

对这样不怕牺牲的人,只能再次表示佩服。

人的免疫机制不是万能的,一部分病得过一次之后,确实会产生免疫保护再也不会得,但很多严重的传染病一旦患上死亡率、致残率极高,你想再得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疫苗对一些重大疾病的预防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打不打疫苗,就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

明明打一针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非要通过得病来折腾呢?

谣言 4

接种疫苗后不少孩子会发烧,这样很不好

【辟谣

平常大家总说少见多怪,作者号称是「疾控工作人员」还这么看问题,显然是多见多怪了。

疫苗接种后出现一些反应(比如发热、少量皮疹、胃肠道不适等)是常见现象,一般持续 1~2 天就会好起来。

只有情况变得严重,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腋窝等处淋巴结肿大时,才要及时去医院,并通知接种单位。

毕竟那些发烧的孩子最后也只是发烧而已,绝大部分都没事。

想要减少出问题的机会,除了回家后注意观察,推荐大家打完疫苗后留院观察 30 分钟。

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这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大多发生在接种后 30 分钟内。如果打完疫苗后能多观察一会儿,现场有医生和急救药品,就能防止很多意外。

疫苗大数据告诉你这些事实

这个时代我们还有大数据。近日,国内最大的宝宝疫苗接种管理工具小豆苗APP对外发布《中国家长疫苗接种态度及行为大数据报告II》。

免费or自费?安全性是关键影响因素

家长在选择疫苗时最容易受到3个因素影响,包括医生或朋友是否推荐、疫苗是进口还是国产,以及疫苗的价格。

当预防同类疾病的疫苗有免费与自费之分时,83%的家长会选择免费疫苗,17%的家长则倾向于选择自费疫苗,两者选择的核心原因皆是出于“安全”考虑。可见安全性是家长作出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是不同家长对两类疫苗的安全性有不同的看法。

家庭年收入是家长选择疫苗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在选择自费疫苗的家长中,仅18%的家长能接受200元以上/针的自费疫苗。年收入3万以下的家庭,不打自费疫苗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年收入30万以上的家庭,对500元以上/针的自费疫苗接受度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困惑主要集中在担心副反应、缺苗问题

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家长对疫苗的重视程度高,但认知水平亟待提高,认知误区较多、困惑较多。

55%的家长不了解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划分依据,其中有近半数家长误认为两者只是医学标准上的划分;65%的家长误认为宝宝打疫苗后出现发烧的情况,通过捂被出汗是有效的降温方法;大部分家长能够正确认识流感疫苗,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家长并不清楚该疫苗每年接种的必要性。

此外,随着疫苗接种工作的不断完善,目前家长对接种门诊的环境和医生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但在接种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让家长非常困扰,包括担心宝宝出现的副反应、排队时间过长和门诊缺苗的现象。

60%的家长表示无法按时完成接种计划,主要原因是:孩子身体不适和缺苗。53%的受访家长经历过缺苗,且缺苗现象在发达地区更加常见。

在接种禁忌、如何正确处理接种反应这两方面的问题上,家长存在较大的困惑,他们最常咨询的三种疫苗分别是脊灰、乙肝、百白破疫苗。

在疫苗知识的学习上,有9成家长会主动了解疫苗相关的知识,且主要通过百度搜索、微信公众号、育儿网站等互联网渠道了解。其中,31%的家长集中在晚上8点-11点这个时间段内阅读相关文章。

以上家长认知水平、获取知识的渠道偏好等特点表明,针对儿童家长的疫苗科普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是推动科普工作落地的重要手段。

在深圳还有这些疫苗福利

疫苗让这些病都“歇菜”了

✎小儿麻痹症

解放初期,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很常见,通过免疫接种,深圳从1993年至今,再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

✎乙肝

1992年至今,深圳为近300万儿童提供了乙肝疫苗接种服务。如今,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降至7%以下,5岁以下儿童的携带率降至1%以下,提前实现了WHO制定的5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率控制目标。

✎麻疹

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增加,部分儿童麻疹漏种或免疫失败,深圳的麻疹发病一直位居全省的前列,近年来通过综合防控手段,比如多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查漏补种、加强麻疹疫苗常规接种、提高首针麻疹疫苗及时率等,2016年全市报告麻疹病例为206例,较2015年全市麻疹发病降低42.8%,发病率为1.81/10万!

✎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

传染病控制在极低水平,其中白喉自2000年以后全市无病例报告,流脑、乙脑每年有1至2例报告,近几年百日咳年均500例左右,有发病逐年增多趋势。

✎狂犬病

无本地病例,从外地输入的病例则有每年3-5例。

打疫苗还有这些便利:

0-7岁儿童11种疫苗全免费

深圳有一项重要福利,0-7岁儿童,11种疫苗全免费。儿童免费预防接种项目面向全人口,也就是说,不管是不是深圳户籍,只要是0-7岁的适龄儿童,都可以享受免费接种。

一类疫苗是国家财政出钱,儿童必须接种的疫苗。二类疫苗是个人自己掏钱、自愿选择接种的疫苗。在深圳,凡参加深圳市社会医疗综合保险的参保人和家庭成员,个人账户积累额超深圳上年在岗职工月均工资,超出额可用于支付预防接种费用,全市医保定点社康中心均可。可刷卡支付的疫苗品种包括乙肝、人用狂犬病疫苗、灭活甲肝、流感、轮状病毒活疫苗、麻腮风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等疫苗。

老年人是感染流感和肺炎的高危人群,2016年起,深圳开始实施老年人流感和肺炎疫苗免费接种项目,深圳市6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和参加深圳市基本医疗保险的非户籍人口,都可以享受。

疫苗接种记录网上可查

互联网+接种,在深圳很流行,目前深圳市已经借助“互联网+预防接种平台”小豆苗APP,对儿童预防接种进行全程管理。家长登录APP,可以查询接种记录、设置时间提醒、预约、学习科普、支付、互动。

截至2016年,全市还建成了约125间标准化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从取号、登记、接种到留观,全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

 见习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深圳卫计委)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