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老师收取培训费,深圳已有数十名学生家长被骗

南方+
2020-05-08 09:45
摘要

学还没开,骗子就冒充班主任收取培训费。笔者了解到,深圳市已有多名学生家长被骗,甚至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沦陷。

学还没开,骗子就冒充班主任收取培训费。笔者了解到,深圳市已有多名学生家长被骗,甚至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沦陷。

家长是如何被骗的?

4月30日,龙岗的张先生在儿子的班级QQ群中看到“班主任—武老师”发布了一条消息。

“开学在即,为加强学生英语水平,学校将开设辅导班,辅导费1400元,材料费580元。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扫描二维码缴费。”

看到是“班主任”发的通知,名字头像也都对的上,张先生不假思索就扫码转账了1980元。

可付款后发现弹出的收款方为“某个体户”!张先生立即电话联系班主任,才知道被骗了。

而4月15日至今,深圳市像张先生一样被骗的家长已有65位,损失金额67.7万元。

骗子是如何施骗的?

本是老套路,为何在开学前突发爆发?骗子又是如何让家长信以为真的?

龙岗警方起底骗子的作案手法,主要分四步:

1、撒网捕鱼

在QQ内搜索“班级群”、“通知群”、“沟通群”等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

2、潜伏观察

冒充家长申请入群,潜伏在群内观察老师的活动规律,利用老师上课或者不在线的时间差,实施诈骗。

3、盗取头像

克隆老师的头像和昵称,修改备注信息,冒充老师发布缴费信息。

4、收款跑路

收款后立即退群,等真老师上线后,骗子已经逃之夭夭。

骗子的作案规律

而通过梳理警情,龙岗警方逐步摸清了骗子的作案规律:

作案时间:以白天工作时间段居多。

此时,家长们通常忙于工作,对于班级群内的消息来不及多方核实;

老师们也正处于网课或教研中,无暇顾及班级群内的信息。

作案途径:班级QQ群,微信群等

以QQ群居多。

一方面,为方便管理及资料分享,目前学校班级群使用QQ多于微信。且QQ群实时在线人数不多,不便于家长之间互相提醒;

另一方面,QQ有群名搜索功能,骗子可获取海量班级群作为诈骗目标。

收款方式:支付宝、微信、红包等。

针对这类案件的特点,警方建议老师和家长们尽快做到三点:

第一,迅速核查班级QQ、微信群成员身份,清除可疑人员。

第二,各班级群应尽快建立严格的入群审核机制。

第三,家长务必要存有班主任的电话号码,并在心中默念十遍:凡是要缴费的,先打个电话确认。

警方预判,此类案件短期内仍将高发,请家长学生提高警惕。

编辑  周其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