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在《春日之书》的“突然推理”中破解局中局

读特记者 段凤英
2020-04-30 12:19
摘要

《春日之书》在这种写法上又加入其他写法,全书由本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五个短篇连作,由匿名作家投稿给杂志社,最后串联成一个完成的长篇推理;第二部分是杂志社编辑张悠悠与匿名作家斗智斗勇,通过蛛丝马迹寻找真相。

某天,杂志编辑部突然收到一封匿名投稿。信封上只有收件人,快递单号显示未揽件。投稿的内容为一篇莫名其妙的推理小说。刊登之后,第二周、第三周,匿名作家继续卡着时间点投稿。编辑张悠悠为了破解小说中的谜团,展开调查……这是“80后”上海新锐作家陆烨华的新推理长篇小说《春日之书》中的故事。

《春日之书》

陆烨华 著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2月

关于写作,陆烨华认为,“写作就是要做真实的自己,把自己的一部分作为文章的灵魂,其他内容就是力所能及的开心,是没有目的的表达”。被誉为“中国幽默推理之王”的陆烨华,擅长将“突然推理”与“幽默”结合。《春日之书》在这种写法上又加入其他写法,全书由本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五个短篇连作,由匿名作家投稿给杂志社,最后串联成一个完成的长篇推理;第二部分是杂志社编辑张悠悠与匿名作家斗智斗勇,通过蛛丝马迹寻找真相。

正如G僧东在该书代序中所指出:本书有两种阅读方法,第一种是只看“纸张不同”的页码(因为这些故事太吊人胃口了),然后再看完整版;第二个便是从头看到尾。同时,身为上海本土作家,陆烨华在书中也对上海地道的街市着了笔墨。G僧东就和读者透露,“我们可以跟随书中杂志编辑的脚步,在文字里逛一逛武康路、陕西南路、进贤路、愚园路,扑面一股浓郁的上海精致气息……我仿佛已经可以闻到小巷子里咖啡的香气,以及金秋的桂花香”。

以下内容摘自《春日之书》:

我在附近徘徊了好几天,没有人认识我。

即便是大排档的老板娘,她能准确记住每一个客人点的炒饭是不是加辣、要配荷包蛋还是腊肠、打包还是在这里吃……还是不记得我。

不是我自夸,这确实有赖于我的伪装能力。所谓伪装,并不是改变样貌,人的五官不管如何调整,只要不改变骨架结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真正的诀窍在于改变“身份”。我样貌、身高都极为普通,干我们这行的,“普通”是一个很好的特质。有时候我是水管工,有时候我是大富翁,并不是说我的口袋里钱多钱少,而是我会从内向外散发出相应的气息。这种气息,包括大排档的老板娘在内,也包括你,都会被迷惑。

说到我的真实身份,实不相瞒,是小偷。像我这样的人,很难找到正常的好工作。这次的任务是这幢临街建筑三楼的房间,准确来说是302室。据我这几天的观察,这302室有人居住(这是前提条件,没人住,意味着没有钱可偷),且生活规律,每天什么时候醒来我不知道,但房主似乎不用上班,晚上睡觉的时间大约在凌晨1点左右。

由此可见,房主是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对于钱财的保管比老年人要宽松得多,他们不会设置体积庞大密码复杂的保险箱,更愿意到处散放值钱的东西。睡得晚也有好处,这意味着他们不容易在半夜突然睡醒,只要入眠,必定熟睡。还有最重要的,不起夜。

简直是完美的作案对象。

我从凌晨1点就开始等在楼下了,今天的302室直到1点还没有熄灯。大排档撤去了,我独自在清冷的街头晃悠。

自从开始这份工作之后我就没有抽过烟,因为怕在工作时惹醒对烟草味敏感的人。于是等待的时间变得异常难熬,我只好打量观察起偶尔经过的路人来。

这座城市的人很冷漠,结伴而行的人似乎也没有太多话聊。经过的基本上都是男性,聊来聊去无非工作和体育比赛,或者最近比较流行的新闻,他们似乎不习惯跟另一个人敞开心扉,哪怕在该卸下防备的深夜。

不是只有我这么孤僻——认识到这一点的我,并没有感到快乐。

在无用信息之余,倒是听到几句我感兴趣的话题。那是一对情侣模样的年轻人,可能是刚约会完回来,现在并不是冬天,男生把女生的手灌在自己单衣口袋里。

“哎,我跟你说,最近我们隔壁寝室的小雯电脑被偷了!”

“是嘛,那你要当心点啊。”

“我还没说完呢,你知道是谁偷的吗?”

“谁啊?”

“四叶草大盗!”女生瞥了我一眼,小声说。

“四叶草大盗?”男生轻笑了声,“我知道他,网上那帖子我也看到过,不过他怎么说也是个大盗,怎么会偷你同学的电脑?”

“真的呀,还有专属落款呢。小雯醒来发现电脑不见了,原本放电脑的地方,被人用马克笔画了一朵四叶草。”

男生哼哼笑了几声。

“这个四叶草大盗不是别人瞎编的嘛,只有网上的帖子,新闻都没报过。”

“哎,你不信,我给你看照片,真是四叶草,小雯发朋友圈了……”

两人走远之后,我就听不到他们说话了。

这段毫无营养的对话是我这个晚上听到的最有营养的对话了,还让我开心了一会儿。“四叶草大盗”这个名字,听起来实在太幼稚,太滑稽了,不过我觉得挺好听。

我看了下左手腕上的夜光表,凌晨三点整。这意味着我的开工时间到了。我抬头,整幢楼所有的灯光都已经熄灭。

一周前踩点、当天不能吃太多、凌晨1点守点、凌晨3点行动……我是一个严格按照时间表行事的人。我认为比起灵机一动,计划完备才是成功的保证。

我穿着软底鞋,用很慢的速度经过楼梯,来到三楼时,并没有惊动一盏感应灯。我屏住呼吸,把耳朵贴在302室门上,全身的注意力集中于听觉,并没有听到什么可疑的声音。至此,万事俱别,行动开始了。

从兜里掏出钢丝,我把它插入锁中开始拨弄,普通的一字锁对我来说就跟商场里面的感应门没什么区别,我到了它面前,它自然会打开。

锁拨开后,我把钢丝放回口袋,然后慢慢拧动门把手,拧到不能再拧动的时候,说明锁舌已和锁孔完全分离,推开门的时候不会发出一点声音。

我缓缓把脚踩进门内,转身关好门。

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间黑暗的客厅,窗帘拉着,所以外面的月光并没有照进来。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还是能看到房间内家具、物品的大致轮廓。这一方面有赖于我良好的夜间视力,另一方面我从楼下走上来的时候,并没有惊醒一盏感应灯,以保证我的眼睛始终适应昏暗的环境。

我绕过门口的鞋子,走进客厅。客厅并不大,没有餐桌,大部分的面积都是空置的,靠墙处有张大沙发,沙发前是一个茶几,此刻茶几上空无一物。看来这个家的主人很爱干净。

每一次工作,陌生的环境对于我们来说都像是在幽暗森林中冒险,不知道哪里会有陷阱,何时又会出现危机,我们不能借助于光明的力量,只能靠自己的直觉、经验和运气,在这片森林中找到最珍贵的宝藏,然后全身而退。

基于这样的前提,优秀的偷窃者永远不会打开一盏灯,甚至,不会用身体触碰任何没有必要触碰的东西。因为你可能会不小心触碰到灯的开关,还有留下指纹。我虽然是个新人,但干一行爱一行,对于这些道理曾有过充分的总结。

这么想着,我灵敏地准备穿过客厅,这时,我的脚被被某样东西磕了一下,身体一个踉跄,还好左手撑住了旁边的装饰柜,才不至于摔倒。

一定发出了声音。

我在黑暗中一动不动,侧耳倾听这次意外有没有吵醒正在酣睡的主人。如果听到听什么动静,那么门就在我身后,我可以直接撤退。

总之,一切尽在掌握中。

过了一会儿,没有特别的动静出现。我松了一口气——替这个房间的主人松了一口气,至少能继续安睡,不用面对如此可怕的我了。

我低头,发现我刚才磕到的居然是一把椅子。一把不算太小的椅子。

按理说我不可能没有注意到体积如此庞大的东西,主要是我出于正常人的考虑,没有想到一把椅子会孤零零地出现在客厅旁边。还好旁边有一个装饰柜,不然我就真的要摔倒在木质地板上了。

我朝展示柜行了下礼,默默道了声谢。不出我所料,它没有回答。

(晶报供稿)

编辑:李岷


(作者:读特记者 段凤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