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广东省首个以鼻咽癌防治科普为主题的防癌科技教育基地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式亮相。
广东省鼻咽癌防治科技教育基地以广东特色癌种鼻咽癌为切入点,由主题展厅、互动及游戏区、技能培训讲演区、放疗设备科普区、肿瘤生物科普区组成,在肿瘤防治科普长廊基础上,融入了“科普e站”线上场馆系统与互动数字科普模型,致力于普及肿瘤防治健康及科技知识,减少大众对癌症的误解。
基地设置有线上场馆系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鼻咽癌科技项目组由郑荣辉博士牵头,经过300余例鼻咽癌患者统计分析发现,鼻咽癌患者从自己发现耳鸣、涕血、颈部肿物到医院就诊,平均间隔时间为4.7个月,不少患者已经至晚期,治愈率显著降低。如果自身发现不适表现1月内到医院诊治,平均分期为II期,治愈率高达80~90%以上。项目组提出鼻咽癌科普传播目标之一——教会百姓甄别鼻咽癌发病征兆的本领,将发现相关症状至到医院就诊时间缩短在1个月以内。
据介绍,鼻咽癌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遗传,EB病毒感染,水质、土壤、空气等环境因素,咸鱼、腌肉、腌菜等饮食习惯。鼻咽癌的早期信号容易被察觉,包括:回吸性或直接涕血;耳鸣、耳闷或听力下降;进行性鼻塞;颈部肿物。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冬平指出,鼻咽癌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而早发现的关键在于让每个老百姓都了解这些常识,经过几代专家的努力,目前鼻咽癌的治愈率已经达到80%以上,建设广东省鼻咽癌防治科技教育基地,目的在于让青少年从小掌握这些知识,进一步提高治愈率,甚至使鼻咽癌成为慢性病,“这是我们放疗人的梦想。”
编辑 黄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