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安监所:高墙内的抗疫坚守 战疫警花别样红

读特​记者 伊宵鸿
2020-04-28 18:05
摘要

公安监所的特殊性,决定了疫情防控工作的艰巨复杂,那么深圳高墙内的抗疫战场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让我们走进深圳监所,认识那些坚守在高墙里的"战疫先锋"。

公安监所的特殊性,决定了疫情防控工作的艰巨复杂,那么深圳高墙内的抗疫战场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让我们走进深圳监所,认识那些坚守在高墙里的"战疫先锋"。

近日,深圳市妇联主席马宏,深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吴晶、政治部主任曾正宏率队赴深圳市公安局预审监管支队,看望慰问公安监所一线女民警。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长黄文雅和一线女民警代表等参加慰问活动。

自 1 月 21 日以来,深圳市公安局部署开展监所疫情防控"净土"行动,全局直属监所闻令而动,严把入所环节,提升服务效能,提升科技应用水平,严格执行封闭式管理等各项工作措施,强化内部防护,实现了监管民警队伍及全市被监管人员"零疫情、零事故、零感染"的阶段性目标。

▲慰问致敬最美战疫政法巾帼。

"一线女民警巾帼不让须眉,舍小家为大家,兢兢业业坚守岗位,在特殊的战场默默付出、迎难而上、勠力同心,展示了女民警不畏艰难、不惧压力、敢打必胜的决心和勇气,让人感动。"马宏代表市妇联向一线女民警送上价值 18 万余元的关爱物资,对她们的辛勤付出表示亲切慰问。

吴晶表示,女民警作为家庭的主力,面临长时间值守而无法照顾家庭的实际困难,尤为不易,但她们克服困难,在各个岗位上展现奋斗者、战斗者姿态,撑起监所安全半边天。"在此代表市委政法委向你们致敬,并表示慰问!疫情防控将会是我们较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研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如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把防控措施抓小抓细抓实,全力保平安、保稳定。"

疫情防控期间,深圳监所防疫实行三班轮流运作,全封闭工作模式,一次轮班至少要一个半月,他们用坚守彰显担当,用奉献诉说忠诚,展示了政法干警不畏艰险、敢打必胜的决心和勇气。

第三看守所管教中队中队长郑湘文:身材娇小的"拼命三娘"

在领导和同事眼中,身材娇小的郑湘文,在工作中是个"拼命三娘",迸发着强大的能量。

每年的春节,郑湘文基本都在所里度过,今年也不例外。农历大年初二到初七,她值了四个通宵班,正当准备回家休息时,突然接到上级启动"三班制"封闭式勤务管理的通知。郑湘文来不及休整,视频连线匆忙教会孩子烹煮几道简单菜式,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郑湘文

郑湘文的爱人是机场集团的一名员工,同样坚守岗位无法回家,得知她连续值班备勤 30 天,发来信息鼓励:"你是我妻,更是战友,我们一起加油"。

郑湘文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挨个儿给参与疫情防控战斗的同事打电话,了解实际情况和存在困难,最大限度保障大家工作家庭两不误。在参与支队门岗轮值中,她主动要求多轮值,让老同事能够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每天,她向监所执勤管教了解监室实时动态,叮嘱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隐患苗头和问题,在疫情防控最为艰难、关键的时期,为在岗执勤战友带去强大而安心的支持。

2 月 16 日,是"十五天"上岗勤务的第一天,她收到儿子发过来的一条短信:"妈妈,我现在做菜可厉害了,等你回来,我做饭给你吃!"

在市三所工作 19 年来,她先后带领管教中队荣获"全省巾帼文明岗"和"集体三等功"等荣誉称号,并获得"省优秀人民警察"、"个人二等功"等个人荣誉。

市第三看守所政秘科六级辅警朱华琼:家有即将中考的儿子和四岁女儿

大年初二的晚上,带着一双儿女远在湖南老家的朱华琼突然接到通知:所有工作人员立即停止休假,返回工作岗位。疫情就是命令,她立刻与家人说明情况,返深报到。

▲朱华琼

2019 年加入监管队伍的朱华琼,现为市第三看守所政秘科工作人员,协助开展后勤服务工作。

2 月 1 日起,全市监所实行封闭式管理,按照工作安排,朱华琼要连续上班 30 天,同为警务工作者的丈夫也在抗疫前线战斗,这意味着家中 65 岁的家公要照顾即将中考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虽然不放心一家老小,但疫情在前,穿上这身制服,我们没有选择。"朱华琼说。

朱华琼回所后立即投入工作,及时为隔离备勤人员备好洗衣液、消毒液等生活物品,建立相关台账、报送各类报表等,每一样都细致周到。

宝安区看守所女子管教中队:"巾帼突击队"向疫情宣战

在宝安区看守所,女子管教中队巾帼不让须眉,纷纷主动请缨上一线,承担起女子监区的疫情防控和监室管理任务。这个曾经被宝安区和深圳市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的光荣集体,在疫情面前时刻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宝安区看守所女子管教中队。

副中队长卢紫坚和女子监区区队长于玲作为中队的"领头人",是女子管教的业务能手和中坚力量。卢紫坚严把收押人员入所关,每天认真、严格审核案件材料,为监区防控筑起第一道防火墙。于玲每天总是早早到岗,第一个来最后一个离开,组织疫情防控工作,从消毒到巡仓细之又细,确保监区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纰漏。

49 岁的"老大姐"王萍是管教民警,她在承担女性在押人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肩负起过渡监室新进人员的管理任务,测体温、查隐患、稳情绪,每天马不停蹄、往返奔走。考虑她身体不是很好,领导和同事们都叮嘱她多注意休息,她每次都说:"没什么大碍,作为老管教,关键时刻不能拖后腿。"

去年刚刚加入警队的李雅珂,是中队里年纪最小的女警。当收到返岗命令时,原本休假在老家的她毫不犹豫地回到岗位,主动要求加入突击队,冲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监管医院驻第二看守所医护民警张晓燕:是民警也是医务工作者

在监所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有着一群特殊的医护人员队伍,她们日夜坚守在监所内,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超的专业素养守护平安,张晓燕就是其中的一位。

▲张晓燕

张晓燕是一名公安民警,又是一名医务工作者,1983 年参加工作的她,已经在公安监管战线上奋战了 37 个年头。驻所医疗岗位是这次监所疫情防控的"主力军",作用尤其重要。市属看守所全面启动封闭管理后,作为驻所医务民警的张晓燕自愿放弃休息,主动承担起封闭式管理期间市二所医务室护理岗位的值班备勤任务。

由于分组轮流值班,医务室的上班人数只有平时的三分之一,意味着每个人的工作量都是平时的三倍。疫情期间,张晓燕每天都要负责为上百名患病在押人员配药、发药,为十几名糖尿病在押人员注射胰岛素。同时,很多病号还需要留在所内医务室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大大地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每日的监区全面消杀、人员体温检测更是必不可少。

最核心最危险的一项工作,是要随时准备做好监区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在押人员的紧急处置,确保隔离、筛查、防护、送医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处置预案执行到位。

面对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张晓燕充分发挥了一名老民警、老护士的丰富经验和"头雁"精神,带领年轻护士们迎难而上,多次在值班过程中协同配合医生,及时救治处置发热病号,第一时间化解险情,保证了监所安全。面对疫情,张晓燕的内心无比坚定,"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当了一辈子警医,能够在关键时刻为监所出一份力,是我最大的荣幸。"

福田区拘留所支援监管过渡专区民警陈一艳:把工作经验融入新岗位

53 岁的陈一艳,原是福田拘留所管教民警。2 月 27 日,陈一艳接到组织通知,支援专区工作,她没有一丝的犹豫。

▲陈一艳

公安监管过渡专区负责全市新收押嫌疑人的集中过渡关押。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陈一艳主动承担起防控物资管控工作,确保防护物资保障到位。

在行政监管场所工作多年,陈一艳有着丰富行政违法人员管理经验,在专区封闭执勤期间,她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融入到新岗位当中,并利用休息时间,主动给同事讲解业务,被大家热情地称为"陈老师"。

南山区戒毒所辅警何娟:" 95 后"辅警义无反顾选择坚守

不同的肩章、同样的担当,他们就是监所辅警。出生于 1996 年的何娟去年刚刚加入南山区戒毒所辅警队伍,担任管教组内勤。今年春节,刚刚结束 3 个月辅警培训的她主动申请参加第一批值班。这是她第一次在深圳过年。原本打算趁着值班后的轮休时间赶回江西老家为爷爷过 70 大寿,一条封闭管理的指令改变了所有行程,她马上投入到封闭管理勤务当中。

▲何娟

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担任专区巡控内勤的她任劳任怨、有令必从。每天的工作琐碎繁杂,领取防疫装备、统计工作数据、协助民警收押,有时工作要到凌晨两三点。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干劲儿,她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肯定。

何娟说:"能够加入深圳警队,是我最大的荣耀和骄傲。能在岗位上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觉得很值得,也很开心。"

在考验面前,辅警何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而像她一样的" 95 后"辅警还有很多,他们似乎在一夜之间褪去了青涩,让我们惊叹于他们的成长,这就是年轻人最美的样子。他们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未来的栋梁和希望。

在公安监所,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全所上下的默契同心,用负重砥砺前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筑牢监所防疫的铜墙铁壁,为确保监所安全、诉讼顺利进行、被监管人员转化重生,乃至社会和谐稳定做出重要贡献,是一支敢打必胜的战狼队伍。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伊宵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