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 · 罗伯特 · 达尔文是一位超越他所处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他曾乘坐"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 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随后经过 20 多年的实验和思考,在 1859 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不仅改变了一个学科,而且改变了全人类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巨著,被誉为"科学界至今为止最重要的书"。书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被恩格斯列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它不仅推翻了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还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等学科甚至全人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如今"进化论"已经成为常识,以至于我们不再关注达尔文为得出这一理论所经历的漫长、聪慧而缜密的逻辑推理过程,也不惊讶于这一理论远远超越了当时的科学条件所能提供的证据。
《科学家如何思考:达尔文与物种起源》一书,介绍了达尔文时代的地质学、生物学背景,达尔文的求学和旅行经历,尤其重点的是介绍了他得出进化论的思考过程,从中可以看到这位真正的智力工作者的思维力量。此外,本书还涉及达尔文的其他研究,如种子的传播方式、花朵的传粉机制、植物的运动机制、人和动物的表情、蚯蚓的行为。
在介绍达尔文生平事迹以外,尤其重点讲述达尔文运用思维的力量突破当时科学界普遍认定的错误观念,一步一步推理出物种起源的真相。
在人们普遍相信地球只有 6000 岁,万物都由造物主创造的时代,在极度缺乏古生物化石,也没有地质年代学技术,更没有 DNA 研究手段的时代,达尔文像侦探一样从纷乱的蛛丝马迹中推测并未见到的事物,从一个又一个疑惑中找出答案,又从答案中总结出结论,继续提出下一个问题,以严谨的逻辑逐步推导,直到构建出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解释地球十分古老、物种会消亡和进化、现代生物来源于同一祖先 ……160 年来,达尔文的思考方式持续影响着后来的科学家们。
比如达尔文小时候捕捉瓢虫,为什么瓢虫之间会有细微差别——那么怎么判断两个相似生物是不是同一个物种呢?比如巴西森林里和谐共存的众多生物令达尔文无比倾心,那为什么没有一个物种称霸呢?生物之间存在竞争,那哪些生物能存活下来呢?存活下来的生物能把优势特征传给后代吗?……
看来,达尔文之所以成为达尔文,并非有实地观察就够了,更需要严谨思考后得出的理论解释。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伟大科学家的角度,非常适合小科学家们阅读。
《科学家如何思考: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法)安娜贝勒 · 克雷默 著 弗朗索瓦 · 奥利斯拉格 绘 马 青 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0 年 3 月出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