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密闭厚重的防护服,深圳湾口岸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南山区应急管理局四级调研员彭耀玖带着晶报APP记者来到深圳湾口岸入境厅熟悉入境旅客接受卫生检疫的全流程,随后他指着在负责口岸旅客分流服务台上的“省内8省”与“省内12省”牌子表示:“从28日起,深圳湾口岸对广东省省内8市与省内12市不再分流转运,经深圳口岸入境者,一律在深圳南山酒店就地集中隔离。”
深圳湾口岸快速应对
4月2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发布通告:“根据省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部署,自4月28日8时起,经深圳口岸入境人员,均需在深圳市就地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请各位旅客提前做好准备。” 以往旅客经深圳湾口岸入境后,目的地为“省内8市”(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中山、东莞、江门、肇庆)的入境人员由车辆送往深圳机场转运点,由各市工作组负责及时转运。目的地为“省内12市”(汕头、韶关、湛江、茂名、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的入境人员,由南山区负责临时安置并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通知目的地防控指挥部派专车接回,阳性则按规定转卫健部门处置。
据悉,28日起,深圳不再安排前往广州、珠海、汕头等地接回目的地为深圳的入境人员,目的地为省内其他城市的普通旅客,不再安排集中转运送至目的地,而是直接平均分配到深圳各区隔离点,进行两次核酸检测与一次血清检测,隔离14天后检测结果正常才能自行离开。据了解,每天从深圳湾口岸入境的“省内8市”与“省内12市”人员约有五六十人,现在需将这些人一律安排在深圳统一就地隔离。为了应对新政策,彭耀玖表示深圳湾口岸已经快速做好准备应对新政策:“我们需要发布通告,对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增派工作人员、车辆与隔离医学观察酒店。”
深圳湾口岸入境厅:以硬核举措和暖心服务筑起坚实“防疫之墙”
疫情期间,深圳湾口岸是深圳唯一可以通关国境的陆地口岸。深圳海关、边检、口岸、卫生健康、公安以及各区多部门联动,严格实行闭环管理,严防疫情输入输出,形成一个全链条闭合管理流程。
昨天上午,深圳湾口岸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彭耀玖向记者介绍了入境旅客接受卫生检疫的全流程。据悉,深圳海关严格落实“三查、三排、一转运”的检疫措施,入境人员需填写表格、核查健康申明卡、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并查询14天境内外的活动轨迹,引导旅客在“i深圳”平台自主申报。“我们在海关设置了十个方舱,配备医护人员与救护车。若旅客身体出现发烧状况,会被立即送往方舱。” 彭耀玖说。抵达边检的旅客需办理入境手续,在仔细核实入境人员身份、对人员进行信息采集与大数据等一系列排查后,再根据旅客目的地进行分流转移,做到闭环的无缝连接。彭耀玖原在西丽街道丽湖社区担任防疫指挥长,于3月13日抵达深圳湾口岸担任现场指挥部指挥长,随即便开始了频繁通宵的检疫工作。从3月20日至4月5日,由于每天入境人数达一两千人,口岸防疫工作组需要经常通宵达旦工作。彭耀玖作为现场指挥部指挥长,需要对接海关、边检、公安、疾控、检查一系列工作,每天的工作除了协调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流程,还需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深圳湾口岸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彭耀玖
“防疫”与“暖心”两不误
“隔离没有满14天因紧急情况返回的旅客,需要我去协调海关和边检说明原因。还有带着初生婴儿通关的妈妈或年长的老人,都需要我们做一系列协调处理。” 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彭耀玖仍坚持以暖心举措关爱入境人员。“我们会提供免费的食物和水、甚至有婴儿的纸尿布和奶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关爱,让他们体会到人文关怀。”彭耀玖还表示,在接送特殊旅客时,他还会交代司机照顾好特殊旅客,做好服务与关爱。
4月3日前,深圳湾口岸通关时间为早上6:00至晚上24:00,是防疫工作组奋战在第一线最为忙碌艰辛的日子。深圳湾口岸承担目的地为广州各区的入境人员以及广州、珠海口岸入境来深人员的分流工作,每天都有一两千人入境。“有时候入境人员办完手续已经凌晨两点了,才到扫码登记、分流乘车,我们就工作到通宵。”
如今,深圳湾口岸通关时间已经调整为早上10点通关,晚上8点闭关。尽管如此,彭耀玖还是坚持每天早上8点抵达口岸,和防疫工作人员交班,交代当天的注意事项。“我需要提早过来把每一件事情理顺好。比如桌上的消毒水、纸笔、表格、测温仪等用品需要提前准备好,桌椅要摆齐,还需要交代工作人员注意事项。”
深圳湾口岸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彭耀玖与工作人员开例会
采访期间,彭耀玖时不时接起电话,他表示现在口岸各部门将已经工作细节分得很清楚了。以前分不清楚的时候,他仅是接电话就要充电两三次。他还笑着说:“以前我们要站一天,穿着厚重不透气的防护服,鞋套全是汗水,蛮艰辛的。”
工作虽艰辛,深圳湾口岸却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各项防疫措施落实落细,对入境人员暖心照顾,在严格防控下彰显人文关怀,坚持“防疫”与“暖心”两不误。
(晶报供稿)
编辑 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