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校园防疫检验时 返校复学第一天

读特记者 焦子宇 通讯员 袁晨成 周江萍
2020-04-28 09:24
摘要

教室的隔音效果大不如前,佩戴口罩也削弱了老师原有的音量,许多老师都不得不提高声音,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接收知识

27日清晨,沉寂许久的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校园迎来了第一批返校复课的初三学子们。熟悉的校园,与以往相比,又多出了许多不一样的风景。为保障师生健康安全,多项防疫保障工作均早已准备就绪,等待着同学们的到来。

前期准备:严阵以待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初中部已多次召开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将要求细化到每一个环节。

4月24日上午,全体初三师生及行政教辅人员有序地进行了核酸检测,师生需要满足“深i您”在线申报通过且核酸检测无异常两个条件方可返校上课。4月24日晚上,学校召开了初三年级的线上家长会,向家长们详细介绍疫情防控的准备工作,帮助家长和同学们熟悉返校后的各项具体流程。4月26日上午,全体初三年级老师和行政教辅人员参与了开学工作会,并进行了第3次应急模拟演练,全程模拟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各种处理方式。

此外,初中部的校园里,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防疫相关知识;学校的文化墙、宣传橱窗到处张贴着防疫知识海报,让同学们能够随时随地了解相关知识;教学楼的走廊里,也随处可见相关提醒,如“在校期间全程佩戴口罩”“戴口罩、勤洗手、保距离、多通风”等;教室里,走廊的墙上,水池边,洗手间里,免洗的消毒洗手液随处可见。

入校进班:井然有序

4月27日早上7点钟,学校的许多老师已到校。记者看到,在学校前后门设有红外测温仪,同学们间距一米排队入校,通过测温区后,再使用酒精喷雾或凝胶进行手部消毒。测温区配有两位教师负责,提醒同学们进行测温和消毒,并处理突发情况。前后门专门设置了观察区,校医定点值班,方便对进校前就体温特殊的学生进行医学观察。顺利进入班级的学生,由班主任分别在早读前和下午上课前,利用额温枪测量体温。一天之内,每个学生要经过4次体温监测,以确保每个学生的健康。



教室里,所有桌椅摆放都遵循单人单桌的原则,拉开同学之间的距离。学生交作业采取无接触方式,统一作业放在教室后面的柜子上,下课后由老师统一拿走。

上课下课:遵守规则

第一天的课堂,同学们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全程佩戴口罩上课。为保障健康,每个班级教室里都实行单人单桌,教室保持开窗通风。但这同时也增加了老师上课的辛苦程度。教室的隔音效果大不如前,佩戴口罩也削弱了老师原有的音量,许多老师都不得不提高声音,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接收知识。一天下来,老师们辛苦程度比以往上课高出不少,嗓子也十分疲惫。

下课期间,教室的广播循环播放防疫相关的提示音,提醒同学们保持间距不打闹、有序排队接水等。学校同时安排了巡查提醒的老师和学生志愿者,确保课间休息的安全。

午餐午休

为保障学生健康与安全,学校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回家使用午餐,同时也为无法回家就餐的同学,开放了食堂就餐。

在午餐开始前,老师们已在食堂的座位上贴上了每个在校就餐的同学的班级和姓名,相邻座位不坐人,对面不坐人,虽然食堂容纳量减少,但可最大限度确保用餐时每位同学的安全距离。有的同学在学校附近居住,只是家里无人为其准备午餐,学校食堂为这部分同学准备了盒饭,让他们拿走回家就餐,尽最大可能降低聚集可能带来的风险。

午餐期间,班主任早早来到食堂,组织同学们就餐。食堂里非常安静,没有人讲话,秩序井然。午餐结束后,老师们把在校午休的同学有序引导至图书馆。午休同样实行实名制,所有同学都有固定座位,桌面上还有安全隔板和温馨提醒,老师在旁维持午休秩序,为同学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下午5点,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生活,有序离开了校园,而老师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收尾工作。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中部顺利度过了这不同寻常的开学第一天,没有发现任何特殊情况。初中部全体教职工将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做好每个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同学们一起,共建安全健康、朝气蓬勃的校园。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焦子宇 通讯员 袁晨成 周江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