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赚钱少了?结构转型才是“主旋律”

读特记者 张程
2017-04-05 20:16
摘要

截至上月底,四大A股上市险企均已发布2016年报,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三家公司净利润均出现了超过30%的跌幅,仅中国平安一家出现逆势上涨。业内对此指出,上述企业中多家正处于转型期,随着利率上行与货币环境紧缩,今年三季度各大型险企有望迎来业绩复苏。

截至上月底,四大A股上市险企均已发布2016年报,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三家公司净利润均出现了超过30%的跌幅,仅中国平安一家出现逆势上涨。业内对此指出,上述企业中多家正处于转型期,随着利率上行与货币环境紧缩,今年三季度各大型险企有望迎来业绩复苏。

由资本市场震荡引发

timg

记者梳理发现,险企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成为趋势,除了中国平安一家实现稳健增长,净利润达到623.94亿元,逆势增长15.1%之外,其余三家险企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中国人寿同比下滑幅度最为明显,达到44.9%;新华保险下滑了42.5%,降幅最小的一家则是中国太保,达到32%。

与大型险企盈利下滑形成对比的是,去年整个行业保费规模仍在增长,成绩较为亮眼。保监会数据显示,全国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1.4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1万亿元,年均增长16.8%;行业净资产从2011年的5566亿元增加到2016年11月底的1.76万亿元。

可以看出,保险业仍然“财大气粗”,但为何上市险企的利润均出现普遍下降?对于这一原因,上述三家险企均表示是由于资本市场震荡下跌,造成的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调整所致。

“去年股市的波动和低利率,导致险企总投资的收益率同比出现下降,其次则是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在去年快速下行,导致了准备金补提压力。”中投证券研究总部首席行业分析师张镭说。

和净利润下降一样,几家上市险企的市场份额也继续下滑,与2015年全年保费相比,这些企业的下降幅度从0.2个百分点到3.06个百分点不等。对此有分析指出,市场份额出现下降,一是险企在转型过程中主动在规模和价值中有所取舍,二是因为不少中小型险企正在迅速崛起抢占市场。

三季度险企业绩或复苏

新三板_副本

然而,考虑到险企盈利模式的特殊性,会计利润并不能反映出险企的真实盈利水平。张镭指出,目前随着利率上行,内含价值的可靠性逐步回归,内含价值变动情况更适宜作为险企估值的参考因素。

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上述大型保险公司去年仍然在加快转型步伐,包括调整业务结构,多元化布局等,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从年报来看,数据最为亮眼的正是一年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的普遍提高。

其中,中国人寿去年的内含价值达到6520.57亿元,同比增长16.4%;一年新业务价值达到493.11亿元,同比增长56.4%;中国平安一年新业务价值508亿元,同比增长32%。内含价值总额达到6377亿元,增长16%;新华保险内含价值增长17%,达到1294.5亿元,一年新业务价值达到104.5亿元,增长36.4%;中国太保寿险一年新业务价值也达到190.41亿元,同比增长56.5%。

不过,大型险企发力于结构转型,也引来了一些困难与质疑。以新华保险为例,该公司去年业务规模同比增长0.6%,与较高的市场增幅形成了鲜明反差。但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指出,规模稳定是价值增长、结构优化的主动策略,也是转型发展走向做强的必然选择。“2016-2017年是新华保险的转型期,重心在于调整业务结构、夯实发展基础;2018-2020年将形成新的发展态势。”

从数据来看,四家上市险企的内含价值都实现了15%以上的同比增幅。该指标的上行对险企估值上行存在一定的推动。张镭认为:“随着货币环境进入紧缩周期,作为保险公司折现率标准的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有望在今年三季度触底后反转,这有望降低险企准备金的补提压力。”

编辑 多多

(作者:读特记者 张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