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麻涌移风易俗 扫墓祭祖再也不用满脚泥了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万淑玲 莫灿辉 文/图
2017-04-04 19:17

4月4日清明节,东莞市麻涌镇四大公益性墓园迎来了扫墓高峰,市民移风易俗用鲜花祭品代替烧纸钱等传统拜祭方式逐渐成为新风尚。

据悉,自2014年,麻涌镇党员干部带头迁坟2.8万多座,建成四个公益性墓园集中安置先人以来,麻涌人祭祖风俗也迎来新变化,告别了过去“满脚污泥”的祭祖之旅,衣着整洁地加入到文明祭祖行列。

以前扫墓踩满脚泥巴

在漳澎祥安园,记者见到了郭氏家族祭祖的热闹盛况,70多人的大家庭在这一天相聚,共同怀缅先人。为准备这场扫墓活动,在香港定居的郭旺恩昨天(4月3日)已提前回乡。他们表示,与过去相比,现在祭祖更方便,更热闹,环境更好,扫墓寄托了更深的意义。

郭旺恩告诉记者,以前去扫墓,有的坐船,有的走路,有的划艇,早期的路很烂,后来才好点。现在很热闹,祭祖的人多,排得像条龙一样。

郭振远也是郭氏家族一员,正在广州读大学,他说每次回麻涌,都感觉到这里的环境有新变化,而为了今天的扫墓,他更是专门整理了一番服装,以最好的面貌前来拜祭先祖。他说,祖先的坟以前是在田里面,现在迁到了公墓园,没有了以前下田“拜山”因担心踩到满脚泥而专门穿旧衣服的顾忌。“去田里拜山当然是穿得比较简单些,不会怎么打扮。现在这里都是水泥地板,无污泥之类的,很干净。”

清明的意义,对如今的麻涌人来说,不只是祭祖,更是一场家族亲人的聚会。有村民表示,过去很少回来的远方亲友如今每年都回来祭祖,顺便到华阳湖等周边景区走走,度个小假期。

迁坟腾出2万多亩农田

麻涌人的祖先墓地主要分散在自家的农田里,村民祭祖要穿过一片片蕉林,趟过河涌,清明前后经常下雨,要在泥泞和杂草中跋涉前行,路途艰难。不过,这种尴尬局面终于在3年前得以改善。

2014年,麻涌响应水乡统筹号召,建成了祥安园、永宁园、福荫园、惠泽园4个公益性墓园,发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移风易俗,把分散在农田里的2.8万座坟墓集中迁移到墓园中。这场迁坟活动声势浩大,村党工委班子带头迁坟,生产队长带头支持征地拆迁工作,有的村干部还在女儿出嫁当月带头迁坟。从此,麻涌人告别泥泞的田间小道,衣着整洁地结伴到墓园祭祀祖先。

同样由香港赶回来祭祖的梁先生也对麻涌现今环境的变化大力点赞。

梁先生告诉记者,想不到会变化得这么快,以前想也不敢想。现在扫墓心情舒畅些,好像整个公共屋邨的人都一起来祭祀,环境也不错。

通过迁坟活动,麻涌统筹农地2万多亩,积极推动香蕉、蔬菜传统产业逐步转向以精品蔬果、休闲观光农业为支柱的现代都市农业,成功引进一批总投资42亿元的都市农业项目,并获得了“全国首批绿色村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等众多荣誉。

市民林晔表示,对麻涌发展应该是好的,因为可以统一一个地方让他们祭祖,然后再安排更多地方去发展,他觉得非常不错。

据了解,麻涌四大墓园分布在麻一、麻三、新基、漳澎四村,毗邻高速公路。为了方便群众扫墓,清明期间,麻涌在高速高架桥下开辟了临时停车场,同时一些周边的道路也设置了临时停车位。另外,清明当天,麻涌还安排多条公交线路在公墓园附近停靠,同时,鸥涌、东太等村还安排专车接送村民前往祭扫。此外,墓园周边还有6个公共自行车接驳点。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万淑玲 莫灿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