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4 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院”)应急院区顺利竣工交付使用。短短 20 天内,这座占地面积 6.8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5.9 万平方米、可提供 1000 张床位的应急院区拔地而起,再次彰显了"深圳速度"的奇迹。这奇迹的背后,离不开各方建设者们不休不眠地付出和全力以赴。在援建市三院应急院区的各方力量之中,就有深圳企业美芝股份的身影。
"接到电话的第一时间,我脑海中没有想其他事情,只想着赶紧组织施工作业人员,为防疫出一份力"。谈起 2 月 9 日早上的那通电话,深圳市美芝装饰设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苏华仍记忆犹新。当天早上,李苏华接到市工务署的邀请,希望美芝股份紧急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扩建应急工程 , 李苏华一口答应,带领工人在短短的 19 天之内就完成了其中的机电工程电缆以及空调风管等安装任务 , 展现了深企的责任担当,也再次印证了令人赞叹的"深圳速度"。
▲市三院扩建应急工程航拍图。记者 杨少昆 摄
朝令夕至,一天之内组织工人火速到岗
刚过元宵节,大多数工人还未返深,又逢抗疫趋严,进一步增加了人员组织和资源调配的难度,技术工人更是紧缺。时间紧,任务重。李苏华随即召集美芝股份的核心团队,紧急商议,发挥企业本土优势,紧急"征兵",召回在省内过春节的近 150 名工人,并立即包车将工友接回深圳。最终根据工地实际情况投入项目管理人员 6 名、技术工人 76 名,分两批赶赴现场。
▲美芝股份的施工工人在现场施工。
"我们在车上就做好了人员登记、施工技术交底、体温检测等工作,大巴车进入深圳后直接开往施工现场,工友们从车上下来便直奔工地开始施工。早上发的通知,晚上全部到岗,紧急投入工作"。据当时带队逆行的美芝股份市三院工程的项目现场负责人徐胜回忆,"我们的工友大多来自粤北,他们到达深圳时已经是晚上,防疫期间很多酒店都没有营业,我们跑了好几条街都没能找到工友安置点,最后只好安排一人看守行李,其他工友全部赶赴工地开展抢建工作。直到深夜,我们才找到一家酒店,考虑到防疫要求,严格控制两人一间房,订了 40 多间房,这才终于解决了工友住宿的问题"。
▲工人正在施工敷设。
据徐胜介绍,"住的问题解决了,吃的问题更不能耽搁,但是防疫期间很多餐饮店没有营业,我们寻遍了好几条街才找到一家汉堡店,于是打包了 40 多份送去工地,给第一批赶赴现场的工友们充饥。直到第二天,才又终于找到一家饭店,和店主软磨硬泡,店主才答应给我们供餐,解决了工人工作餐的问题"。
日夜不停,19 天圆满完成抢建任务
接下来,便是争分夺秒、日夜不停,24 小时的紧急抢建。面对工期短、资源紧缺、防疫工作严峻等诸多挑战,美芝股份施工项目部围绕工程目标任务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工作方案,将工期安排精确到每小时,合理有效配置人员和物资,充分发挥其效用最大化。为加快工程进度 , 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 , 项目团队采取"两班倒"工作机制,实行 24 小时不间断施工,经过 19 天的奋战,项目部团队按照要求完成了工程二区一、二层的走道支架安装、电缆桥架安装、风管安装、电缆敷设等工作任务。
▲工人日夜赶工
由于项目紧邻深圳集中收治新冠确诊病例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加上当时处于抗疫最严峻的时期,防疫安全挑战大,工友们心理压力都很大。为保障工人们的安全,公司一边安排人做好安抚工作,一边安排专人抢购防疫物资,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确保每天至少给每位工人发放两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并每天给工人测量 6 次体温,出入酒店、工地以及用餐时各测量一次,同时还每天抽查一定数量的人员做核酸检测。
2 月 24 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顺利竣工交付使用。短短 20 天内,这座占地面积 6.8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5.9 万平方米、可提供 1000 张床位的应急院区拔地而起,再次彰显了"深圳速度"的奇迹。这奇迹的背后,离不开广大建设者们不休不眠地付出和全力以赴。
美芝股份董事长李苏华表示,作为企业公民,美芝股份身负深重的社会责任、使命与担当,此次发挥自身所长,与国家共渡难关,是公司应尽之责。疫情尚未彻底结束,美芝股份将持续关注疫情进展,时刻准备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更多力量。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