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 4 月 22 日是第 51 个世界地球日,该主题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在这一背景下,地球日尤其值得关注。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四位专家代表,围绕这一主题推出《深爱地球》视频,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入手,介绍深圳市的自然资源保护理念,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用视频传递深圳自然资源保护理念
大美深圳,魅力鹏城。2020 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短短四十年,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难能可贵的是,在经济社会一路高歌向前的同时,深圳始终坚持探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之路。
为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安全,深圳市早在 2005 年就率先划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近年来,深圳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领域屡创佳绩,先后斩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截至目前,全市公园总数超过 1000 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另外深圳对湿地爱护有加,已挂牌建设 10 个湿地公园,其中,1 个国家级(试点)、8 个市级、1 个区级,总面积达到 10.79 平方公里,这些湿地公园即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深圳市洪湖、东湖、深圳湾、中心、福田红树林、西湾红树林、海上田园、清湖等 8 个市级湿地公园;坪山区聚龙山区级湿地公园,其中福田红树林湿地入选了 2020 年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毛棉杜鹃】
毛棉杜鹃现已成为如瀑花海
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 魏彦君 办公室副主任
梧桐山风景区面积 42.04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 88.6%,是大湾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被誉为深圳"市肺"。2019 年,魏彦君所工作的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称号。
作为"守山人",在王定跃高级工程师带领梧桐山风景区科研团队始终致力于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特别是 2019 年,该团队的《毛棉杜鹃生态景观林营造新技术及应用》科技项目荣膺深圳市科技进步奖社会公益类一等奖。十多年来,该团队通过日复一日的研究积累,将一度群落衰退的毛棉杜鹃培育成为梧桐山的如瀑花海,为大美深圳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们共同面临巨大考验,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只有全人类携手共同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才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得更加稳健", 魏彦君表示。
【海岸线】
构建 260 多公里亲海乐海生活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樊行 高级工程师
作为政府规划师,樊行专门从事深圳的城市规划编制与政策研究工作,多年来她持续推动并参与深圳城市规划建设的创新实践。在她看来,深圳是一座"因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城市"。她表示,近年来,深圳持续聚焦海洋环境问题,利用大国土大资源管理平台,开展了海洋发展战略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海岸带整治修复规划等一系列有前瞻性的规划实践。不仅要保护好海,还要让市民亲海乐海。
自 2013 年开始"下海",樊行走遍了深圳 260 多公里海岸线,其编制的相关规划成果获得了深圳市第十七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金牛奖。她说:"希望借助世界地球日活动,让跟多专家、学者、市民都参与到城市发展的事业中,为深圳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这是真正有价值和令人高兴的事情。"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樊行思考良多。她说:"人类社会早已成为紧密相连的共同体。作为地球的一分子,爱护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让所有生命都能有尊严地自由生活,是我们大家都应该维护的基本底线。"
【都市田园】
都市田园唤起都市人心中的浓浓乡愁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贾明超 博士
作为高度城市化地区,深圳还承担了国家下达的 4.03 万亩耕地(含 3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任务。贾明超把耕地对都市人的意义比作"埋藏在记忆中的浓浓乡愁"。他说:"耕地保护工作就是守护深圳珍贵的耕地资源,严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为深圳提供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就是为高密度的城市保留一片清新之绿,为市民保留农耕文化的体验空间。"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贾明超倡议:"我们要更加注重包括耕地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提高安全风险意识,共同守护美丽的地球家园。"
未来,贾明超和他的同事们将继续探索编制都市田园规划,彰显耕地的科技、生态和文化价值,为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保护利用找出新的发展方向。"此外,我们也将不断提升耕地利用效益,提升城市生态品质,传承农耕文化,把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有机融合,让市民深度体验田园,感受生态文明就在身边",贾明超说。
【黑脸琵鹭】
数十万候鸟停歇的深圳湾是深圳的一张生态名片
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杨琼 博士
在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杨琼,主要工作职责就是保护好自然资源,充分发挥保护区科研、科普基地的作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保护区,加入到自然资源保护的队伍中来。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位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红树林和鸟类。"福田红树林是黑脸琵鹭在全球的第二大越冬地,此外,每年还有近十万只候鸟在迁徙途中到深圳湾停歇,这里也是东半球国际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重要的‘停歇地’和"加油站’",谈起深圳的城市湿地,杨琼动情地介绍。
据悉,2019 年,广东省举办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评选,深圳共有燕罗湿地修复、深圳湾红树林修复、深圳华侨城湿地修复、深圳西涌沙滩整治四个案例成功入选。
"保护好宝贵的城市绿肺,让各种野生动物安全、舒适地在此生活,就是给深圳的可持续发展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量",杨琼还表示,在过去几十年里,保护区在环保、科研、科普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未来将在依法办事、科学保护、科普宣传方面继续发力,让更多人了解和珍惜保护区。
《深爱地球》视频还特地邀请了关心抗疫工作、热衷生态保护的市民刘洁参与。此前,她的英文抗疫演讲曾刷爆网络。刘洁表示:"现在是一个关键时刻,我们所做的决定将影响地球上的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自己。希望借助纪念地球日的契机,我们向所有人发出号召:为了给下一代留一个更美的地球,让我们一起携手去做出正确的决定!"
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更理应奉献于斯。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挑战面前,没有人能够全然置身事外。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珍爱地球,用实际行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李慕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