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世界读书日。深圳晚报联合国内 35 家出版机构,推出近二百本精选书单,内容涵盖文学、思想、学术、历史、经济、科幻 …… 这里是中信出版集团的重磅书单,7 本与科学相关的图书,揭示了医学发展的历史、量子通史、吃出的人类文明史以及人类瘟疫大流行的历史,此外,对动物的观察会让我们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这些有趣的书,会塑造并改变着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新思文库 ·DK 医学史:从巫术、针灸到基因编辑》
(英) 史蒂夫 · 帕克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 11 月
医学的历史,一直是人类为生存和健康而战的历史。从古代到今天的医生们,在治愈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道路上,留下了无数充满惊奇趣味的冒险故事、荒诞不经却又鼓舞人心的伟大尝试。
巫术、草药、钻颅和放血,古代医生治愈病人的方法超乎寻常,他们如何看待人类的身体?疾病是精灵或神明的诅咒,还是由于体液、气息的不平衡?血液循环、细胞分裂、疫苗与抗生素,奠定了现代医学基础的发现和发明,竟也有不少灵光乍现的偶然。曾经的外科手术,要么成功治愈病人,要么一招致命。未来的癌症治疗、基因编辑等重大课题,将使医学产生新的飞跃。
盖伦、伊本 · 西拿、维萨里、巴斯德,他们使医生从世人眼中可疑的游荡分子,变成一种受人尊敬的职业,也让高风险的、充满痛苦的医疗服务,变成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公共事业。哪怕往往背离世俗、忍受嘲讽。还有历史上最早的女医生们,她们打破性别偏见,跻身医疗服务事业的前线,为医学增添了更多温柔的人性光辉。
《新思文库 ·DK 医学史:从巫术、针灸到基因编辑》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史前时代的巫医将疾病视作对灵魂的诅咒,东方的古老医学则用针灸和艾草,调节体内的"行气"平衡。中世纪医生曾把水蛭吸血当成万能的良方,而科学的血液循环理论,要等到 17 世纪的人体解剖之后才确立。在消毒、止血和抗生素等基础知识问世之前,外科手术曾是一门行走在死亡边缘的"理发"手艺,伴随着科学观念的发展,未来的基因编辑、组织工程,将带来全面改善人体健康的新浪潮。
DK 经典图文书以时间为线索,用几百幅插图、年表和专业解说,呈现从史前时代到 21 世纪的世界医学历史进程。从古代文明中医疗之神的传说、中世纪医学的怪异器械,到现代医学中细胞、病毒、基因图谱 …… 珍贵的文献资料与实物照片,构筑起一座袖珍的私人医学博物馆。
《狼的智慧》
(德)埃莉 ·H.拉丁格 张静 赵莉妍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12月
在漫长的生命进化史上,有一种动物与人最为相像,它不是黑猩猩,也不是猿或猴,而是狼。乍听之下,你也许难以置信。关于狼,这种集传说与迷思于一身的动物,这本书将向我们揭示诸多新奇而令人惊叹的事实。
埃莉 · 拉丁格是享誉大西洋两岸的狼专家,25 年来,她一直潜心观察和研究黄石公园的野狼群。她发现,狼是极聪明、富有人情味的动物,它们会共同抚育后代,照料年迈的老狼和负伤者;它们遵从头狼的领导,女性拥有着意见领袖地位;它们会因爱人去世而心碎,也会为寻找未来而奔走远方;它们会思考,会做梦,会交流,会定计划。爱家人,负起该负的责任,不轻言放弃,热爱嬉戏 …… 狼的社会性不逊于我们人类,狼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像我们。
在埃莉 · 拉丁格的镜头和笔尖下,每一只狼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个性。你会遇到黄石公园的超级巨星、狼界的安吉丽娜 · 朱莉" 06 ","花花公子"卡萨诺瓦,天生喜欢流浪的"瘸腿儿",以及为爱殉情的头狼 21 号。你也会看到拉马尔狼群、莫丽狼群、德鲁伊狼群,如何为捍卫领地而矢志不渝,谱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这是一场动人心魄的观狼之旅,也是一份富有启发性的自然手记。埃莉 · 拉丁格用细腻而敏感的观察、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展现了狼的生存哲学:家庭观、领导力、内心世界以及面对失败和死亡的态度。她向我们分享狼的一切,引领我们重新认识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作为人类,我们要向狼学习的那些智慧。
《量子通史:量子物理史上的 40 个重大时刻》
(英) 吉姆 · 巴戈特 徐彬 于秀秀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 3 月出版
19、20 世纪之交,经典物理学大厦看起来依旧坚不可摧。20 世纪伊始,量子理论的种子悄然萌发,以破竹之势迅猛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倾覆了几个世纪以来构建的经典世界图景,重塑了我们的科学观和世界观。我们今天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几乎都源自这一理论;我们今天应用的很多高新科技,也都以这一理论为基石。量子理论与我们每个现代人都息息相关。
从 1900 年的黑体辐射实验,到 21 世纪初 CERN 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新的量子现象,量子理论经历了波澜壮阔、异彩纷呈的一百年,逐渐演变成现代物理学最重要、也最成功的理论之一,其诡谲令人发狂,其完美又令人神往。本书就带我们开启这段跨越百年的非凡旅程,以时间和地点为锚定,划分 7 大主题 40 个关键节点,追溯量子假说、哥本哈根诠释、玻尔 - 爱因斯坦论战、量子场论、标准模型、阿斯派克特实验、超弦革命等震古烁今的大事件,遍览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伯、薛定谔、费曼、杨振宁、霍金等闻名遐迩的物理学家如何在困惑与危机中重构新理论,一步一步攀上物理学之巅。
吉姆 · 巴戈特拥有 20 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写作经验,他以严谨的数理思维、精湛的写作手法,全面呈现量子理论从无到有的整个历史,生动讲述坎坷与荣光交织的传奇轶事。他带我们亲临第一现场,与顶尖物理学家并肩而行,与"上帝"般的理论深度碰撞,用一次次的论证、实验和交战,定义量子物理学的黄金时代。
作为牛津科学里程碑书系之一,《量子通史》是我们了解 21 世纪前沿物理学动向的奠基之作。它凝聚了物理学史上的伟大思想,塑造并改变着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毛茸茸"的逻辑:动物生活中的物理学》
(英)马丁 · 杜拉尼 利兹 · 克拉弗 著 张佳佳 薛瑶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 3 月出版
动物世界里,充满了物理学的神秘、怪诞和美。为什么狗喝水的时候吧嗒嘴,而猫则优雅地用舌头舔?佛罗里达出生的小海龟是怎样环绕北大西洋一周再回到出生地的?科莫多巨蜥是如何一口咬死一只强壮的水牛的?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物理学来解释。
《"毛茸茸"的逻辑:动物生活中的物理学》即探讨"适者生存"的动物是怎样利用物理学在野外生存的。
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都了解到动物在日常的吃、喝、交配和避免被杀等方面非常善于利用物理学,包括光、热、电、磁等等,本书揭示了动物行为(如进食、饮水、交配和在战斗中躲避危险等等)背后的物理学原理。科学记者马丁 • 杜拉尼和利兹 • 克拉佛在本书中还介绍了有趣的重大发现,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界中的伟大物理学家。
本书每章叙述物理学的一个方面——热、力、声、电、磁、光——通过精挑细选的一组动物的活动来展示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让你徜徉在动物的神奇技能中,惊奇不已。
《吃:食物如何改变我们人类和全球历史》
(英) 菲利普 • 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著 韩良忆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1月
人人都需要食物,大部分人都爱吃食物,可很少有谁敢保证自己了解食物。面对满盘珍馐,你看到的或许是卡路里,是营养配比,是价格,而有人却能看出文化标签和历史印记。知名美食家布里亚 - 萨瓦兰有言:"告诉我你吃什么,我会告诉你你是什么。"盘中之物承载了人类过去与现在的种种信息:我们的身份,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我们所处的社会在世界中的位置。"吃什么"和"怎么吃"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写照。
菲利普 • 费尔南多 - 阿梅斯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在这本令人大开眼界的书中,他重点考察了与人类文明深深交织在一起的八场饮食"革命",呈现了一部"吃出来的全球史":
火的使用揭开了文明的序幕,人类独有的烹饪技能就此诞生。"吃"从一开始就承载了仪式性和超越性意义,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又使它有了平民和高阶之分,这些延伸含义也体现在我们今日的饮食选择中。从狩猎到畜牧,从采集到农耕,这两次食物史上影响深远的革命,同样也是人与自然互动的创举。随后,帝国主义和移民打破了不同饮食文化的界限,"哥伦布交流"重新定义了食材的全球分布。步入现代,食品的大规模工业化将纯净、快捷和标准化植入了我们的饮食习惯 ……
从史前的蜗牛养殖到古罗马的宴会,从食品罐头到快餐汉堡,这一整套非凡的叙事、精辟的见解和博学的考据,将令你的思想和胃口得到双重满足。
《人类大瘟疫 : 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
( 英 ) 马克 · 霍尼斯鲍姆 著 谷晓阳 李曈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 5 月
20 世纪初,现代医学和技术的高歌猛进曾让人类无比自信地以为自己已经战胜了流行病。然而我们错了。
潜藏在自然界黑暗角落里的神秘病菌突然现身人类的大都市,导致成千上万人感染甚至死去。从导致上千万人丧生的大流感,到突然降临"天使之城"洛杉矶的鼠疫;从导致美国贵妇人神秘死亡的鹦鹉热,到感染后会出现大出血的埃博拉,每次疫情的暴发都令人猝不及防,打击着人类的自信。
病菌的突然到来一时间会导致社会恐慌,甚至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和政治危机。但也有人迎难而上,去寻找病原体的真实面目。
通过抽丝剥茧的探案式写法,作者为我们揭示了"微生物猎手"们是如何找到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的,讲述了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挫折,遇到过怎样的阻碍,不同的"猎手"之间产生过怎样的分歧,最后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以及尚有哪些谜题至今仍未被解开。
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人类文明空前进步,但也正是全球化和城市化导致了病菌的全球扩散。短短几个小时,病菌就可能乘着国际航班跨越大洲和大洋,来到我们的身边,并在短短数天内,感染城市里成千上万的人。
我们人类必将与病菌继续共存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全球性的流行病还将会不时地出现。如果我们可以不断反思过往的教训,在研究病菌的同时,不断改善导致瘟疫暴发的社会和环境条件,不再狂妄自大,也许,我们在应对下一场全球性流行病时能取得比现在更好的成绩。
《语言的诞生 : 人类最伟大发明的故事》
( 美 ) 丹尼尔 •L. 埃弗里特 著 何文忠 樊子瑶 桂世豪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 2 月
语言是人类与其他物种相比具有的一种明显优势,我们因此获得了彼此交流知识、感情与思想的能力,并形成了复杂的社会与文化。但是,我们是如何获得这种地球上最先进的交流方式的?在类人猿的单调号叫与人类现存的 7000 种语言之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演化过程?谁是第一个讲故事的人?是谁最先说出"我爱你"?由于缺乏实物证据,关于语言的起源故事,仍然笼罩一团迷雾之中。
不同于学院中皓首穷经的语言学家,作者对美洲原始部落进行了近 40 年的实地考察,在对亚马孙雨林狩猎采集者进行田野研究时,他有了惊人的发现——语言不是我们这个物种的固有属性。
为了真正理解语言的起源,我们需要一种跨学科的方法。本书从语言学、符号学、人类学、考古学、进化论、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角度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作者指出,语言并不是某一次基因突变后突然产生的本能,而且其出现时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语言是 100 多万年前的人类祖先直立人的发明,文化的发展促使他们需要这种工具来互相交流。在 100 多万年中,语言和人类生理、心理和文化共同进化,互相影响,最终造就了今天的人类——正是语言,让拥有易碎骨头和柔软皮肤的人类,成为站上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