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福宝宝”共同抗疫,破解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福保街道基层治理新逻辑

读特记者 巫伟敏 通讯员 胡萍
2020-04-22 10:38
摘要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福宝宝’”

庚子年的新春,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一个另无数人避之不及的“病魔”,一群舍生忘死的“英雄”,这些“英雄”大都不知姓名,只知他们奋战一线,在医院、在路口、在小区门口,甚至在家门口,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在居民身边默默守护,对于深圳市福田区福保街道的居民而言,这些英雄有个统一的名——“福宝宝”。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福宝宝’”,是福保街道全体工作人员秉承的理念,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微信群里的一声“‘福宝宝’我需要你”,总能将他们“召唤”而来。

据了解,目前,“福宝宝”已有微信好友1万余名,党员群、居民群、企业复工群、居民活动群等微信群超过300个,日均互动交流量达1.5万余条,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服务团队和街道基层治理新抓手,深受辖区居民的信赖。

共建 | 网红“福宝宝”携手居民共抗疫

“福宝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自2018年7月“福宝宝”微信客服正式上线至今,“福宝宝”的服务团队已经从最开始的1-2人变成了如今的上百人,每一个福保街道的工作人员都是“福宝宝”的一员。

尤其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当中,福保街道党工委为了真正做到服务辖区每一位群众,做到疫情防控“不漏一人一车”,将“福宝宝”队伍扩充为“1+6+N”的模式,即“1”个街道“福宝宝”,“6”个社区园区“福宝宝”,“N”个部门“福宝宝”小助手,对所有居民的疑问、困惑和需求,做到线上实时回应,线下有求必应。

“福宝宝”人员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服务职能的不断延伸,从线上的客服,到线下的外勤,“福宝宝”参与了该街道全链条的防疫工作。以福保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小敏、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孟燕、福保派出所民警刘新龙组成的“三人小组”为例。疫情期间,刘小敏等人多次通过线上微信群了解到居民,尤其是被隔离楼栋居民的需求及困难,并在线下及时提供服务帮助。不论是为住户送上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还是坚持为即将临盆的孕妇送氧气袋;为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送降压药;为髂骨疼痛居民上门指导治疗;为尿路感染的居民化验尿液样本等等,“福宝宝”们总是在用实际行动为居民排忧解难,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居民,温暖疫情带来的“凛冬”。辛勤的付出和无微不至的关爱让“福宝宝”们圈出了一大片“粉丝”,部分被隔离楼栋居民甚至在解封前自发组织了“阳台亮灯”行动,为每一个奋战在一线的“福宝宝”加油鼓气,为他们点亮深夜的灯火,与他们一起共建平安福保。

共享 | 引领“宅”家娱乐新潮流

受疫情影响,许多居民的原本的新春旅游被无奈取消,宅在家中成为了新的“时尚”。然而,长达几周的“宅”生活,越来越多的居民也耐不住寂寞,如何才能引导居民安心呆在家中,尽量减少外出?“福宝宝”们为此绞尽脑汁。

作为福保街道最为重要的居民服务平台,“福宝宝”的初衷就是运用网络“汇民智、分民忧、解民难”,并将触角延伸至线下,为居民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打通居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鉴于此,面对线下活动全面陷入停滞的疫情期间,如何通过网络“带节奏”,让居民可以在家中享受线上娱乐生活成为“福宝宝”们最大的课题。最初,“福宝宝”现实采取建立不同区域的生活服务微信群,解决居民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将日常用品、清理垃圾、运送快递、脚伤换药、遛狗等服务送上门。而后,“福宝宝”开始在线上掀起互动活动,鼓励居民创作疫情主题的文艺作品,并通过微信群进行分享及点评,让“宅家”不在枯燥。

今年3月下旬,一场线上厨艺大赛“抗疫厨神”更是在该街道辖区刮起下厨的热潮。通过“福宝宝”组建的厨艺美食群,居民们以“厨”会友、以“食”为乐,在微信群里与分享着自己制作的美食,隔着屏幕“闻一闻”他人美食的香味。在“福宝宝”的倡议下,居民们更是自发地将做好的美食在“爱心送餐日”活动中赠予辖区物业、保洁等一线保障人员以及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居民。截至目前,“福宝宝”共收集到围绕疫情的创各类书画、文学原创作品216幅(篇);“抗疫厨神”挑战赛平台展出作品124份,累计点赞数达7.2万,为居民“宅家”的枯燥生活抹上靓丽的光彩。

共治|“福宝宝”的基层治理新答卷

“疫情是对我们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福保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群防群治的最前沿。面对疫情,社区里的广播、海报、电子屏、红马甲不会退役,“小程序”、“福宝宝”等信息化技术也在大放光彩。面对紧迫的时间、高压的任务和福保街道辖区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突破4万人的现实情况,借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基层治理是必然的选择,也是与时俱进的选择。

疫情期间,“福宝宝”朋友圈每日动态同步病例官方数据,广泛发布疫情科学防护知识,积极宣传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相关政策,不断坚定居民抗疫的信心,破除疫情谣言。同时,借用线上微信平台,“福宝宝”的号召总能一呼百应。例如,疫情初期,福保街道党工委通过“福宝宝”发动广大党员群众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踊跃捐款,短短的时间内44万余元款项尽皆到账,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极大的保障。仅福保社区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党员张梓隽,就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向社区“福宝宝”工作室捐赠了近2万元人民币。

为进一步讲好“正能量”故事,发动更多居民参与到抗疫大潮,参与到志愿工作,“福宝宝”们不断发动辖区居民使用“战疫先锋”微信小程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疫情期间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树立“福保”优秀典型,讲好“福保”感人故事。截至目前,福保街道共通过“战疫先锋”微信小程序开展志愿服务3000余场,超过 2.5万人次参与,活动场次和参与人次均位列全区第一。

通过疫情期间的不断尝试和调整,在福田区福保街道,一个依托线上服务平台“福宝宝”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也在逐步成型,“福宝宝”正努力打通居民与政府的沟通障碍,将居民的需求、智慧不断向政府反映,将政府的举措、行动向居民公开,并发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参与群防群治,探索“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巫伟敏 通讯员 胡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