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面
1、最近两天,中外经济智囊们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集体为中国经济把了一次脉。把脉的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趋稳,“L”型增长有望进入下半程,从“降速”阶段转向“提质”阶段。并且,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还将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多部委发声防范金融地产领域风险,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论坛上表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三大结构性失衡。其中,金融领域存在着资金脱实向虚现象,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房地产领域则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涌入。
3、楼市调控升级房价走势趋稳,北京二手房市场退单违约明显增加。继南京、石家庄、北京等地升级楼市调控后,广州、保定、长沙、郑州等地日前也陆续出台楼市调控新政。内人士表示,上半年限购范围仍有扩大趋势,调控政策执行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
4、近日,证监会2017年度专项执法行动拉开序幕,四类违法违规行为成为排查重点,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继续严厉打击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传统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全面筛查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影响市场稳定、干扰改革发展的各类违法案件。
二、中观面
1、3月19日,中国核电、中国核建双双发布公告称,3月17日收到通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2、自2月17日以来的短短一个月内,已有46家上市公司终止再融资方案,36家对再融资方案进行调整,而同期新启动定增计划的公司仅有十家。另一边,可转债、优先股、企业债等融资模式迅速升温,14家公司有意推出可转债,更有1944.5亿元的企业债蓄势待发。
3、上市一个月以来仅有一天没封住涨停,股价从1.78元的发行价一路炒高到14.43元的最新收盘价,市值也跃上千亿大关,白银有色的“遭遇”在次新股中颇具代表性。为此,上交所日前下发问询函,就信息披露、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等予以关注。
4、今年私募产品发行骤减,跳槽“奔公”人才难留。在市场持续不景气、私募产品发行再创新低的情况下,一些私募圈人士熬不住了,想要另谋高就转会到别的私募,或者干脆离开私募行业,奔向公募、券商等相对稳定的工作。今年1、2月份私募产品发行量再创新低,私募着急向渠道“自我推销”,但资金方对主动管理的股票私募难说爱,量化、债券产品成了过冬首选。
5、上一周,在大盘震荡缓步上行背景下,主要股东巨额融资增持增多,资本猎手杠杆举牌频现,已经引发交易所密切关注,从增持动机、内部协议、资金来源、杠杆与质押平仓风险以及后续增持计划等方面,进行“挤牙膏式”问询,逐一扫雷风险点。
三、微观面
1、华塑控股公告称,控股股东麦田投资的股东康道鸿浩、李宏、赵光军、李绍清、李永培于3月17日与浙江浦江域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公司控股股东股权结构发生变更。
2、3月17日,贵州茅台盘中最高摸至384.45元,再度刷新历史新高记录。贵州茅台自2006年开始了它“爬楼梯”的步伐,股价由2005年底的12.82元飙升至目前的收盘价378.48元,12年又两个半月足足上涨了2851.39%。
编辑 欧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