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世界读书日。深圳晚报联合国内 35 家出版机构,推出近二百本精选书单,内容涵盖文学、思想、学术、历史、经济、科幻 …… 这里是花城出版社的重磅书单,五本女作家的书交相辉映,浪漫与深情赋予了我们感知文学的意义。
《四象》
梁鸿 著
花城出版社 2020 年 3 月
该书为著名作家梁鸿的长篇小说新作。中原大地上一处绵延的小村落"梁庄",返乡大学生韩孝先在河坡高地上遇见了三个人:白胡子的基督长老韩立挺,英武的留洋武官韩立阁,熟知自然的女孩韩灵子。
三人纷纷向他述说各自的经历,可只有孝先才能看见、听见他们——原来是梁庄的亡灵。孤独的城市青年与三个亡灵从大河边开始,游走于梁庄、吴镇、穰县、省城以及城边禁忌之地黑林子,四个人物四种截然的命运串联起一个村庄近百年曲折故事与人情变迁。现实、历史、自然、灵魂多声部交织,构建出一个活着与死去、地上与地下交织相连的世界,指向当下人们的精神现实。
《四象》七易其稿历时三年,首发于《花城》杂志 2019 年第 5 期,自出版问世以来,便受到业内和读者关注,并有书评和采访刊于新华每日电讯、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澎湃新闻、新浪读书等平台。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 著
花城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李娟的最新非虚构散文力作。
母亲带着家禽、牲畜,举家迁徙乌伦古河岸的戈壁,定居在葵花地边的"冬窝子",开始一段充满艰辛与奇遇的耕种生活。荒漠上开辟的百亩葵花地,经历鹅喉羚啃食、三次补种,又接连遭遇干旱、虫害,直至收获,中间是微弱的希望和漫长等待 …… 在这些吉光片羽的记录中,作者首次集中将思绪汇聚于自己家族成员的生活细微,他们与无垠荒漠构成完整的生态样本。
《考工记》
王安忆 著
花城出版社 2018 年 9 月
《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手工业技术文献,记载了各种工艺的规范及体系。
王安忆写《考工记》,却是带着历史的长焦,描述一位上海洋场小开,逐渐蜕变成普通劳动者的过程。
出生世家的陈书玉,历经战乱,回到考究而破落的上海老宅,与合称"西厢四小开"的三位挚友,憧憬着延续殷实家业、展开安稳人生。然而,时代大潮一波又一波冲击而来,文弱青涩的他们,猝不及防,被裹挟着,仓皇应对,各奔东西,音信杳然。陈书玉渐成一件不能自主的器物,一再退隐,在与老宅的共守中,共同经受一次又一次的修缮和改造,里里外外,终致人屋一体,互为写照。
半个多世纪前的"西厢四小开",各自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他们是千万上海工商业者的缩影,是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沧桑注脚。
继《长恨歌》之后,《考工记》是王安忆书写的又一部低回慢转的上海别传,而"上海的正史,隔着十万八千里,是别人家的事,故事中的人,也浑然不觉"。
《你好,安娜》
蒋韵 著
花城出版社 2019 年 8 月
鲁迅文学奖得主蒋韵献给母亲的作品。
几个大好年华的少男少女,几段浓烈而隐秘的情感,全都藏在一个黑羊皮笔记本的去向里。为爱而牺牲,为爱而隐瞒,为爱而原谅,一个藏在嫉妒与救赎中的故事,只属于那个年代隐秘而炽热的浪漫与牺牲,具有古典主义的美感。一种与我们这个时代完全不一样的情感,也许会唤醒快节奏的生活中沉睡已久的深情。
《万福》
吴君 著
花城出版社 2020 年 1 月
几乎每个深圳原住民都有对岸的亲人。深港两城,血浓于水,唇齿相依,相互依存的深情不可阻挡。从屯门到万福,这条回家的路,潘寿良一家走了整整四十年。
香港与深圳,这一对血肉相连的双城,从古至今,缔结他们的绝不是物质上的供给互助,而是精神上的支持,还有更为具体而真实的情感依偎和守望。
《万福》讲述了深圳万福村阿慧和陈水英两个家庭三代人四十年的往事,以及他们从精神到身体回归的故事,反映出不同时代深圳和香港的变化。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