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广东代表团继续审议两高工作报告。代表们高度肯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并针对“案多人少”等多年困扰司法系统的“老大难”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打造过硬队伍促进司法公正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白天表示,两高工作报告可以侧面反映出我国法治建设的整体脉络。近年来报告越来越受关注,说明全社会对法治建设关注度越来越高。
“老话说,事人在为。在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队伍建设尤为重要。”白天说,法官、检察官、教师、医生等是社会结构中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一部分职业,直接关系社会理性成熟的发展。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全社会对法官、检察官职业的尊重和信任;一方面各级法院、检察院也要高度重视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有作为、有担当、有底线、有良知的干部队伍,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到公平正义。
多年以来,法院、检察院工作一直存在着“案多人少”、经费紧张等困难。白天呼吁,全社会要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在人员编制、办案经费、薪资待遇给予充分保障。
用“互联网+”提升办案效率
如何破解“案多人少”?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从“互联网+”找到突破口。
他表示,今年最高人民法院的报告里中,大篇幅地涉及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并把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比喻为“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扫二维码就可以完成立案,在线调解,执行办案网络平台建设等,为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马化腾说, 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未来考虑用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种新型技术来辅助工作,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司法效率、办案质量和服务质量,很有必要。
他表示,如果未来能更多用人工智能辅助办案,把一些案件的流程性的、程序化比较强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替代去做,法官只需要把握最关键的需要作出判断的内容,就可以大大提高案件办理的效率。同时,还可以缓解法官、检察官的工作压力,把他们从繁重的流程性事项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案件最核心的环节,提高办案质量。
用大数据分析把纠纷化解在诉讼前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晔晖认为,落实司法体制改革关键要在提高案件质量上下功夫,但当前“案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一个法官一年办两三百件案件,这么多案子压在头上,很难想象案件质量该怎么提高。
她建议加强预防犯罪,就像医院体检一样,通过大数据分析,看看哪一类案件增多,就提前做一些预防和引导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力争大幅减少诉讼案件,把整体案件数量减下来,也可以缓解案多人少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永忠表示,要解决“案多人少”的难题,就要着力在审判权运行机制上去“行政化”,科学合理地实施法官员额制改革,确保优秀的法官留在审判一线。
编辑 波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