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马勒专场音乐会将奏“少年的魔角”

记者 孟迷
2017-03-12 18:55
摘要

继拉威尔作品专场后,3月17日晚8点,深圳交响乐团将在著名指挥家张国勇的带领下,奏响马勒的声乐套曲《少年的魔角》和《第四交响曲》,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将担任独唱。

宋元明

宋元明。

继拉威尔作品专场后,3月17日晚8点,深圳交响乐团将在著名指挥家张国勇的带领下,奏响马勒的声乐套曲《少年的魔角》和《第四交响曲》,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将担任独唱。

据悉,该场音乐会原定于3月24日举行,由于档期等原因提前至3月17日晚,提早购票的观众仍可持24日的票根于17日前往现场观看演出。

马勒是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6岁即参加钢琴比赛,8岁已能为别的孩子教课,15岁进入维也纳音乐院学习作曲和指挥。他曾先后在布拉格歌剧院以及布达佩斯、汉堡、维也纳等地的歌剧院任指挥,被视为现代音乐会演出模式的缔造者。

马勒共创作了10部交响曲、4部乐队伴奏的声乐套曲、一部清唱剧及5首歌曲,其交响曲具有构思宏伟、规模庞大的特点,作品音响透明、配器精巧,犹如超大型的室内乐一般。马勒还在部分交响曲中加入了人声,丰富了交响乐的表现力,对20世纪音乐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声乐套曲《少年的魔角》根据德国诗人布伦塔诺的同名民歌集谱曲创作而成,这本民歌集收录了德国数百年流传的民歌,所描述的内容有中世纪传说、残酷的战争、神怪以及讽刺性内容,曾对德国浪漫主义诗歌起到过巨大推动作用。

张国勇

张国勇。

民歌集中对欲望、爱情、离别、黑夜、死亡、天国的描述,都使马勒激动不已。1892年起,马勒从中选出15首民歌编成套曲《少年的魔角》,它们分别是《哨兵小夜曲》《徒劳》《悲伤中的安慰》《谁想出了这首小曲》《尘世》《安东尼向鱼儿说教》《莱茵河传说》等。

《第四交响曲》是马勒在乡间美景中完成,曲中流露出他对于美好世界的喜爱。虽然这首交响曲是马勒交响乐作品中编制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首,但在他浩翰的心灵大海中沉浮着无尽的乐思。

值得一提的是,《少年的魔角》和《第四交响曲》之间还有着紧密联系。《第四交响曲》直接引用了《少年的魔角》中的一首曲子《整个天国的欢乐属于我们》作为音乐主题并反复再现,乐曲通过对儿童天真无邪的想象描绘出天堂的美好生活。

马勒对这部作品曾作出如此解释:“在前面三个乐章中,笼罩着一种较高境界的沉静肃穆的气氛,这个境界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使人莫名地不寒而栗,甚至毛骨悚然,但在最后的乐章‘天国的生活’中,孩子们将告诉我们它意味着什么。”

音乐家介绍

指挥:张国勇

198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1987年被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授予音乐博士学位。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指挥系主任。其指挥风格简明自然、富有灵性,极具艺术张力,尤其擅长指挥俄罗斯作品,是目前国内公认的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的较好诠释者。近年来,张国勇频繁活跃在国际舞台,足迹遍及美国、法国、德国、瑞士、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各地,2006年曾应邀担任第八届西班牙卡达喀斯国际指挥大赛评委。

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

旅奥女高音歌唱家,现任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授。以特优双硕士毕业于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歌剧与轻歌剧”及“艺术歌曲与清唱剧”系,同时还毕业于维也纳普莱纳音乐学院长笛专业。曾获法国图卢兹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名,奥地利“塔利亚维尼”国际声乐比赛“最佳女高音”奖,捷克“德沃夏克”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及“最佳歌唱家”双奖等;还曾登台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维也纳金色大厅、奥地利格拉茨歌剧院等殿堂,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等名团合作演出

编辑 刘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