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0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公开点赞马云近期“像抓酒驾那样打假”的呼吁,并提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惩戒力度,建立企业信用系统是让假货不断逐渐减少的方法。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多位媒体记者提问涉及假货治理方法。有记者提问:制假造假越来越规模化、公开化。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如何看待近日各界在热议的“像治理酒驾那样打假”观点?
张茅在回答中说:各个企业、互联网平台也在对打假工作做出了贡献。注意到企业家群体近来对假货治理提出了诸多建议,尤其对马云最近呼吁“像治理酒驾那样打假”,“我是赞同的”!
张茅还援引马云在呼吁中公布的数据说:“目前造假线索比较多,真正处理的比较少、比较轻。总体来看,在市场环境中,不仅是造假,其他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成本也是比较低的,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根据一周前阿里巴巴公开披露的数据,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远大于起刑点(5万元)的制售假线索,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比例不足1%,且33例案件中只有10个人被判处实刑。
基于此,阿里巴巴公开呼吁“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假货”,呼吁严格执法、加重刑罚、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执法力度。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微博上写道,“设想假如销售一件假货拘留七天,制造一件假货入刑,那么我想今天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食品药品安全现状,我们国家未来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张茅因此强调要对制售假加大惩戒力度,不能“纸上谈兵”。他说,有些企业罚一两百万无所谓,但使企业“一处犯法、处处受限”,杀伤力更强,才能促进企业自律行业自律。
具体措施上,张茅提出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信用系统,只有这样,假货才能大幅度减少”,张茅最后说:还不敢说马上“天下无假”。但天下少假,让假货不断的减少,是比较现实的目标,也是近期逐渐努力的目标。
编辑 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