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刘春荣老师说,他们新民说品牌最近又出了一本好看的书,电影《唐山大地震》原著作者张翎的最新非虚构作品《三种爱: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与乔治 • 桑》。
隔天,李辉老师的"六根"公号,推出文章《她们的名字熠熠生辉》,作者张翎。这是作家在新书《三种爱》中的自序。张翎也是六根的作者。
张翎实力强人缘好,书封上,推荐书的作家有陆建德老师,还有严歌苓。
这些年,祖籍温州的张翎一直定居多伦多。她自 1983 年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1986 年赴加拿大留学,阴差阳错成了一名听力康复医师。这不妨碍她的写作,《劳燕》《余震》《金山》一部又一部佳作不断。《余震》改编成的《唐山大地震》更是气势恢弘。
前不久她写过一首诗《疫中所得:无人听见的道别》,相信看过的人都印象深刻,"眼泪没有流完的时候,请不要急急地塞给我 那条手帕,因为我的泪水是沥青,染黑整条江河,你的手帕和善意,都远远不够。"蕴含着一种坚如磐石的力量,随时迸发,让人心生敬意。
那么,做为一名小说家,为何转向聚焦起文坛上熠熠生辉的女作家呢?
看张翎的自序,其实,这个动因早在大学时就埋下了。当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时,张翎从课堂渐渐进入了一个由许多振聋发聩的名字组成的伟大文学传统。乔叟、弥尔顿、莎士比亚、狄更斯、哈代、巴尔扎克、雨果、霍桑、惠特曼 …… 他们都是清一色的男人。
做为女性,张翎不免好奇地在这一串名字中寻找女人。后来她发现,女作家的名字虽少且间隔遥远,但一旦出现,便带着响亮的不可复制的独特回声。比如那个带着女儿来到巴黎,用一根雪茄和一杆羽毛笔将半个法国文坛收编到她的男式马裤下,又让另外半个文坛用唾沫淹没自己的乔治 • 桑;那个对每一个经过她生命的有头脑的男人写尽暧昧奉承之语却终身未嫁,生前没有署名发表过任何一首诗作,死后却被冠上和惠特曼、爱伦 • 坡齐名的"美国夜莺"的艾米莉 • 狄金森;还有那个连下楼梯都需要弟弟背抱,却胆敢以一场异国私奔在英国文坛上炸起一地飞尘的伊丽莎白 • 巴雷特 • 勃朗宁。
这些女人在她们生活的年代,是惊世骇俗的异类。她们在风花雪月的书写中,表达着对贫穷不公、性别差距、黑奴贸易、战争、独立等社会问题的见解。毫无疑问她们创造了历史。她们师承了男人们创造的文学传统,最后成为和源头相映生辉的另一条河流。
张翎说,"我必须承认,当年我对这些女作家情感经历的兴趣,远超过对她们文学价值的探究欲。我至今对自己几十年前的八卦精神毫无羞愧忏悔之心。正是对她们情感生活的追索,引领我一步步地走入她们的头脑和心智。"
于是,对这些文学女子的好奇,引发了她想在她们的生活表层撕开一个缺口,借以窥视她们心灵真相的欲望。但这个欲望迟迟未能付诸行动。直到几年前她辞去全职的听力康复医师职业,赢得了时间的支配权,才慢慢开始了对她们生命轨迹的漫长探索旅途。
在动笔书写之前,张翎专程到法国的诺昂镇,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美国麻省的艾默斯特镇,寻访乔治 • 桑、勃朗宁夫人、狄金森的故居。正是在她们的旧居中,张翎惊异地发现了一个事实:远隔着大洋而居的女人们,都知道彼此的存在,心里藏着一份惺惺相惜。勃朗宁夫人曾经以羸弱之躯,冒着感染致命肺炎的危险,在寒冬里穿越半个巴黎去寻找乔治 • 桑;艾米莉 • 狄金森卧室墙壁上挂着的唯一饰物,是勃朗宁夫人和乔治 • 艾略特的画像 …… 原本素不相识的她们,从世界看待她们的目光中,认出了彼此是知音。
在《三种爱》中,张翎写了伊丽莎白 • 巴雷特 • 勃朗宁《有一种力量叫罹病》,写了艾米莉 • 狄金森《有一种诞生叫死亡》,写了乔治 • 桑《有一种欢愉叫声名狼藉》。
张翎说,接下来,她还会写曼殊菲儿、乔治 • 艾略特、弗吉尼亚 • 伍尔夫、简 • 奥斯汀 …… 因为"有了她们,文学不可能再退回到没有她们的时候(英国小说家普莱切特评乔治 • 桑)。"
《三种爱: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与乔治 • 桑》
张翎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年 3 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