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杜鹃怒放。
当我们在梧桐山美丽的杜鹃花海,饱览春景之时,
可曾想到,繁花似锦的背后,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
他们就是梧桐山毛棉杜鹃的护花人。
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跨罗湖、盐田、龙岗三区,总面积42.04平方公里,分布着近5万株野生毛棉杜鹃。这是世界上唯一自然分布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大树杜鹃,也是世界上唯一自然分布于特大城市市中心的大树杜鹃。
但在2006年之前,由于浙江润楠、亮叶冬青、罗浮柿等树种生长迅速,大部分毛棉杜鹃得不到生长所需的足够阳光,长势较弱甚至有部分逐渐枯死消亡。
为了全面掌握杜鹃花资源的情况,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主任王定跃博士带领科研团队爬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梧桐山的各个山头。调查发现,梧桐山海拔90-880米的山体均有毛棉杜鹃分布,其中以400-700米山顶区域蕴藏的毛棉杜鹃资源最为丰富,数量达5万株之多,集中分布在小梧桐山杜鹃谷、万花屏、大梧桐、泰山涧、罗龙径山坡等区域。次年开花季节发现,小梧桐山路边少部分毛棉杜鹃零星开花,其它地方的毛棉杜鹃基本不开花,没有形成良好的观赏景观。不少片区的杜鹃等花卉由于缺乏养护和抚育,生存状况不佳,开花比例退化。
为此,梧桐山风景管理处联合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展开了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从生态景观林理论、毛棉杜鹃生态景观林营造与抚育新技术、毛棉杜鹃开花机理研究到毛棉杜鹃菌根化育苗、繁殖技术和杂交育种以及可持续经营管理等实践,10多年来,我们成立了一支专业抚育队伍,克服重重困难,对梧桐山的杜鹃景观林进行全面的抚育提升工作。”王定跃说。
为解决杜鹃花科植物种子微小,繁殖技术难的问题,科研团队通过不断的试验探索,在2006年突破毛棉杜鹃繁殖技术瓶颈,掌握了毛棉杜鹃繁殖技术,包括播种、高压、组培、扦插繁殖等,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培养了大批量的毛棉杜鹃种苗,为梧桐山毛棉杜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通过将毛棉杜鹃进行杂交,改变花色、引种下山,培育出了可以在城市种植的杜鹃新品种。科研团队还到各地引种,建立了梧桐山杜鹃种质资源库,3年共引种杜鹃花属植物700多种5万余株,品种数目居内地之首。至此,科研团队建立了繁殖系数较高的毛棉杜鹃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毛棉杜鹃育苗进入规模化培育阶段。
经过10多年的艰辛努力,2008年面积20公顷的“杜鹃谷”景观已成为深圳一大胜景,连续五届举办的毛棉杜鹃花会和特色自然教育,打响了深圳生态文明品牌。在对毛棉杜鹃抚育经验的基础上,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进行了理论研究、实践成果、社会效应等方面的汇总,编写了《毛棉杜鹃生态景观林营造新技术及应用》,荣获2019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奖(社会公益类)一等奖。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也获得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的2019年“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如今,每年春季的梧桐山杜鹃花海已成为深圳最壮丽最震撼的原生态森林花海景观。毛棉杜鹃从原来的零星开花,慢慢变成全面盛放,灿若云霞,形成了独特的梧桐山高山杜鹃城中花海景观,成为深圳的生态地标与城市名片。而蒋开儒和李海鹰联手打造的《梧桐杜鹃》歌曲,也为梧桐山杜鹃花海再添文化气质。
“我们有更宏伟的‘杜鹃梦’。”王定跃说,“梧桐山风景区现已完成春鹃园、夏鹃园、映山红园、羊踯躅园等杜鹃园的建设,2020-2021年还将建成高山杜鹃园,同时继续抚育和增加种植、深化研究,进一步扩大毛棉杜鹃花海规模。我们希望,梧桐山杜鹃景观未来成为‘美丽中国’‘美丽湾区’的世界级生态名片。”
2020深圳市梧桐山毛棉杜鹃花会圆满闭幕之时,回顾繁花盛景,让我们致敬一代又一代的梧桐山“护花人”:辛苦了!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