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驿站里的“暖心说”!“异乡人”隔离感受深圳温暖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王玲莉 冯宗丽
2020-04-10 20:50
摘要

这是发生在福田区福华路健康驿站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福田区福华路健康驿站的故事。这个驿站负责接收境外返深隔离者。一群特殊的人,一段特殊的日子,一个特殊的空间。在这里,有焦虑、有感动、有温暖,有责任。一位来自福田区妇幼保健院的驻点医生,记录下这一句句感人的“暖心说”,娓娓道来“异乡人”“返乡人”在这里被隔离同时也是被照顾的日日夜夜。

患有抑郁症的Jason

这是我在驿站第一次流泪。Jason是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加拿大籍隔离留观者,一直服用抗抑郁药,病历文书齐全。他本来是为了缓解病情去柬埔寨找了个无人的小岛待了1个月,国内疫情好转才回来,没想到一回来就赶上新政策---要求境外返深人员集中隔离14天。眼看着随身携带的抗抑郁药只剩下1粒,他尚未顺利转居家隔离,他急,但我比他更急。我清楚知道抑郁症患者如果停药了后果是什么,他在酒店坐立难安,洁癖让他什么都不敢碰,他不敢运动怕扬尘、不敢做俯卧撑觉得地毯很脏,他连站在门廊前跟我说话都做不到,因为门廊处的吊顶比较矮,他站在下面觉得压抑、无法呼吸。我每天接太多电话,每次都问别人房号因为这样查起来比较快,一次接到他的电话我还是问房号,他立即就哭了:“你们每次叫我房号,我有名字的!我叫Jason!我只有一粒药了!过了今晚我就真不知道我该怎么办了!!”

我也哭了,我的同情心泛滥了,我说:“我很抱歉没能帮上他,但请他相信我一直都在竭尽全力的帮他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劲往一处使,总能有转机的。”听到我哭后,他反而平静下来了,转而开始劝我,语言、思路都清晰了。

接下来的转机出现在Jason在业主群里拉票,他向小区所有的业主、邻居们保证:他在居家隔离期间绝不外出,贴封条、安监控,他甚至说他会把所有的房门缝隙都用胶条封住,也请所有人监督他。他的诚恳深深地打动了业主和邻居,当晚投票结束,他获得绝大部分人的同意。于晚上11点接到通知,第二天一早就有车来接他转居家隔离。

街道派车来接他时,我给他送单下去,顺便送送他,他对着我深深的鞠了一个躬,说“疫情结束了,我请你吃饭!”我笑着摆摆手说:“赶快回家吧,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回办公室的路上我脑子一直想的是,以后再不能只记房号不记人名了。

来自Mr.Martin的肯定

Martin先生辗转了14个小时从英国回到深圳,他是一名英国籍外教,因工作需要回深。抵达酒店时已饥肠辘辘,说话都有气无力。办入住手续时,因语言不通,又怎么都连不上酒店的WiFi,几乎瘫坐在填表登记处。在医务组的帮助下,才弄明白原来是中国的电话卡已经欠费,收不到推送的验证码。医务组帮忙填完信息表、交代好消毒片的使用方法后,还拿了自己的午餐给他。隔离期间,为了不给我们添麻烦,他说:“To not make trouble for you and the staff, I can have one breakfast and one dinner a day. Any. Staff can choose it. Just deliver.”在疫情面前,无国籍无种族之分,我们的专业、敬业赢得了国际友人的赞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很专业、都很nice。”“我保证不出房间门、不违背中国的法律、也绝不辜负你的善良和信任!”他还说:“China leads the way! Other countries should copy China's ways!”

要“洗衣机”的Mr.Christopher

有一天医务组接到电话,一位情绪激动的美国籍人士投诉酒店环境、卫生问题,他想要洗衣机洗衣服,想要干净的毛巾,言语激动的他,甚至用中文说“这里太肮脏!非常不干净!”在我们的安抚下,Christopher逐渐平静下来,我们无法提供洗衣机,我们也没办法让他在酒店做饭,但我们可以让工作人员代买洗衣液和面盆,Christopher欣然接受。做为全科医生,我们总不自觉的用同理心去想:他为什么这么激动,他是不是有什么隐情,他还有什么没说。于是我们进一步询问,原来他患有先天性红斑狼疮,对环境、卫生、光照都特别敏感。入住酒店后,他的病情逐渐加重,身体的不适导致他愤怒情绪的爆发。鉴于他的病情,我们为他申请了转居家隔离。你一定想象不到,当我们为他办手续指导他如何填写申请表时(因暂无英文版),他双手合十单膝跪地向我们表示感谢,他说“没有任何语言能表达我对你们的感激之情(译)。”回到家之后,他还发来了微信:“看到每个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所做的一切之后,我更加尊重中国。我知道你可能正在夜以继日地工作,精疲力竭,让自己和家人处于危险之中,但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中国的未来,加油!(译)

“安全防疫,匹夫有责”

房号8923的李先生,是我觉得最无奈,也是最敬佩的一位隔离留观人员。本来核酸检测阴性的他,下午就能转居家隔离,我也通知他可以收拾行李办手续解除隔离了。但是当天下午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境外返深者一律实施14天的医学观察,特殊情况除外。李先生不符合任何一条可以转居家隔离的条件,他满心的欢喜就被这一消息浇了个透心凉。他无奈的告诉我:“我已经租好房子,让家人搬过去,我好回家继续隔离,房租、押金都付了……”可他也只是这么跟我抱怨了一句,就再没有发消息来了。就像我总在客群里对大家说的那句“No news is good news”一样,他安安静静的继续完成在驿站的集中隔离了,我很敬佩他。我完成驻点工作出站了,他还在继续隔离,我跟他告别,感谢他这10多天的理解和配合,他说:“安全防疫,匹夫有责”。我被这八个字感动了。都说“好好宅着就是抗疫,宅男宅女都是战士”,这真不是一句口号喊喊就好,14天窝在一个小小的房间,最远的活动范围就是门口,每天能见着的只有穿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李先生却站在另一个角度,设身处地为医务人员、工作人员、人民、国家着想,在大起大落的情绪下,毫无怨言的默默地完成14天隔离。

家庭医生到底有多重要?

针对有基础疾病、可以转居家隔离的特殊情况,很多符合条件的隔离人员都可以申请,却在提供病历文书证明方面遇到了困难。病历在家里,钥匙在身上;不知道当时的诊疗医生是哪个;自己的就医信息查不到……相比绞尽脑汁找病历,有家庭医生的隔离人员就不一样了,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诊记录、病历文书就传过来了。陈先生、Thomson、Jason等,就是通过第一时间联系自己的家庭医生,迅速拿到疾病诊断证明、病历记录的。所以做为全科(家庭)医生的我们,只能感叹:关键时刻还是家庭医生显神威啊!

离站2天了,我耳边似乎总回响着那一声声“小天使!小天使!”的呼唤,我时不时还会收到隔离人员给我的信息,晚上睡觉做梦也还在填报数据。我总觉得我似乎还与驿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挂念还留守在驿站的小伙伴们,我惦记着那几位有情绪、睡眠问题的房客们,我心里充满着对这12天历练的感激。无磨炼不成长,望我的战友们、坚持隔离的战士们,一切安好,有缘江湖再见!

编辑 黄泽霖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王玲莉 冯宗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