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卫计委“粤卫通〔2016〕3 号”文件日前发布了《汕头牛肉丸》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这是新《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广东省发布的第一个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也是广东省第一个以地方命名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4月7日,汕头市卫计局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向媒体通报了这一情况。随着《汕头牛肉丸》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颁布实施,汕头牛肉丸的生产、销售等将有“标”可依。该标准将于2016年9月1日实施。
汕头卫计局通报汕头牛肉丸标准发布的情况。
先来看看这个标准的五大要点:
要点一:牛肉含量大于90%
按照该标准的定义,“汕头牛肉丸是指以鲜、冻分割牛肉为原料(牛肉含量大于90%),添加适量水、食用盐、淀粉及其它辅料,以汕头传统槌打或机械糜化,制成丸状、固化成型的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非即食调制肉制品。”
要点二:富弹性,不发粘,特有的牛肉味
不是牛肉含量够了就行,汕头牛肉丸的感官要求也很高哦。
要点三:感官要求
色泽要求:色泽均匀,呈灰褐色。
滋味、气味要求:具有牛肉特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
状态要求:形态完整,呈球丸状,大小均匀。富弹性,手指压后迅速恢复原状;不发粘;切面气孔大小不一,分布不均。表面及丸内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检验方法—— 取适量试样:1、按产品包装或标签上标明的食用方法进行加热或熟制,分别嗅闻和品尝,检查其气味和滋味;2、用手指捏压至牛肉丸直径2/3,应迅速恢复原状;3、置于白色瓷盘中,切开肉丸后在自然光下观察组织形态、色泽及杂质情况。)
要点四:标签不能含糊
预包装产品标签的标注内容除应符合多项国家标准要求外,还应标示产品原、辅料名称及添加比例、非即食提示信息及烹煮方法。散装产品应在盛装容器、外包装上标明产品的名称、原、辅料名称及添加比例、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要点五:-15℃以下运输销售
标准要求,产品应在-15℃以下运输、销售。产品装卸时要小心轻放,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及挤压碰撞,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不能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货物混载。小编也感慨-15℃的标准,严严严!
标准内容还有很多,可在广东省卫计局官网(http://www.gdwst.gov.cn/a/zhgg/2016033115161.html)查看。
标准发布,深圳的“汕头牛肉丸”更有保障
在深圳,美食来自五湖四海,加上深圳有300万的潮汕人,随着潮汕美食的进驻,以“潮汕牛肉丸”、“汕头牛肉丸”等名义在深圳从事餐饮的大店、小店不在少数。
市面上以牛肉丸标称的,其牛肉含量、质量、口感等参差不齐,从九成牛肉到五成牛肉,甚至昧着良心用胶粉加牛肉膏制作的都有,以前来讲这也不奇怪,但随着汕头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今后要称为“汕头牛肉丸”就得受约束了,食品药品行政部门还将对此进行监管。
换个思路来看,今后消费者吃到的达标“汕头牛肉丸”也意味着在质量、卫生、营养等方面的保障。
该标准近日发布后将于2016年9月1日实施,从发布到实施的这个缓冲期,也是相关制作、包装、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向标准看齐的改进过程。
据悉,汕头还将为牛肉丸在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集体商标以及行业协会的统一标示(logo)等方面采取措施。
【读特新闻+】
汕头牛肉丸是在国内外久负盛誉的地方食品,以爽脆滑嫩、富有弹性而著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既是地域性标志,又有文化内涵,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汕头牛肉丸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汕头牛肉丸每日外销40吨以上,全年外销达一万多吨,加上本埠农贸市场、牛肉火锅店、小餐饮店的销售,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产、销网络。
2015年6月,影视歌明星谢霆锋、古巨基、陈羽凡等人专程到汕头某牛肉店(据悉该店在深圳有分店)录制一档关于牛肉丸的节目,体验了手打牛肉丸的制作艰辛,节目扩大了汕头牛肉丸的知名度,但那时,汕头牛肉丸的标准还没推出。
谢霆锋等人在汕头体验手打牛肉丸。
汕头市卫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汕头牛肉丸标准发布后,将组织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包括生产工艺等。
谢霆锋,你还要再来参加培训吗?
编辑 牧丫